挖掘文言文写作素材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刘艳梅
[导读] 文言文和作文教学堪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难题,将二者有机结合
        【摘要】文言文和作文教学堪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两大难题,将二者有机结合,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助于进一步丰富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笔者在实践中提取经验、总结智慧,形成了一套如何挖掘文言文写作素材进行片段作文训练的教学方法。该套教学方法具有系统化、具体化、操作性强的特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指导教师作文教学都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言文;写作素材;片段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体现。搞好作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教师语文教学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作文教学本身具有周期长、指导难、见效慢的特点,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出现了作文畏惧心态,作文课上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现象,从而导致当前语文写作教学整体水平不高。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文献资料,关于高中语文作文研究的论文数量庞杂、角度多样。但对于“高中课内文言文素材积累与片段作文教学相结合”的专门系统的研究还处于有待开垦的空白状态。笔者现就实践教学中的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一、直接引用文言文中的名句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教材中精选的文言文皆为文质兼美的篇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直接引用文言文中的名句,用得精准巧妙能够为文章增色不少。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巧用文言文中的名句,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记叙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例如:关于“大丈夫应胸怀天下”这一话题,有学生这样应用自己学过文言文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道出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道出了屈原穷其一生的美政追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道出了苏武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仍然保持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
    二、以主题为纲对文言文相关素材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
        教材虽然是按照文体特征来对文言文作品进行分类编排的,从素材利用的角度,笔者引导学生以主题为纲对课内文言文相关素材进行二次分类、归纳和整理。比如,表现中华民族宝贵精神和传统美德的:《苏武传》中,苏武被扣匈奴十九年,却始终手持汉节牧羊,宁死不屈,坚贞不渝;《离骚》中,屈原忠而被谤,宁肯纵深汨罗江也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表现对人生感悟的: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诉我们,面对人生众多的不知道,要学会豁达,活得洒脱,不要把个人的得失扩大化,要也乐观积极的态度去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则启迪我们要懂得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风景,寄情山水之间不忘感悟人生智慧。以此类推,我们可以运用分类归纳法,让学生准备一个作文素材积累本,每学习一篇课文就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作文素材库,为文言文素材的深入理解和高效运用打下牢固的根基。
    三、变换思维和视角,实现一材多用
        解决这一问题加强课外阅读和写作训练是关键,但与此同时,教材里的文言文也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值得老师和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深挖其内涵,从而实现一材多用,更高效地指导学生习作。    例如:在教完《离骚》后,让学生探讨他们对“屈原纵身汨罗”的看法,完成200字的片段作文。

班上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此素材进行探讨、思考和立意,下面供学生参考学习的优秀例子:
        范例①:“坚”而不“韧”的品格
        谁能不犯错误?谁能不受挫折?不要为过去的错误或挫折而伤感,不要有思想包袱,要坚强面对现实。屈原高风亮节,纯洁无暇,令人敬佩,他对自己的人生理想十分执着。然而,屈原“坚”而不“韧”多年流放之后,他跳进了汨罗江。没有一个人是一贯正确的,没有哪种人会永远一帆风顺,面对自己的错误或者外部的打击,我们必须坚韧。
        范例②:孤独的灵魂
        你如横空而过的一颗流星,闪烁着凄凉的美丽,划过我的心空。曾在一个落寞二寂寥的深夜,想象一颗孤独的灵魂,在汨罗江畔或蔽日深山中,伴随高远的理想,孤独的漫游。
        对于屈原这一素材的运用,同学们在片段作文训练中普遍呈现出思维广、视角宽、话题多的特点。通过头脑风暴和动笔作文,大家对屈原这一历史伟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的写作思维、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五、以排比的形式组合多个素材
排比句有节奏感,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尤其在议论文写作中,将教材中的文言文素材组合在一起进行排比说理,可以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鞭辟入里。例如,在以“潇洒走一回”为话题的片段作文训练中,学生写道:在这么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庄子的“鲲鹏展翅九万里”是一种超越凡世的潇洒;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是一种的寄情山水的潇洒;苏轼的“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是一种神游万物的潇洒。他们的潇洒透露出非凡的才情和个性,化成隽永的文字,馈赠给后人。一个主题词“潇洒”便可以串联起如此多的风流雅士,排比的运用使得分布在教材里零散的文言文素材有了聚焦和张力,使得议论文的论述更有深度和广度。
        五、结束语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舍近求远的去寻找课外作文素材,而把藏有巨大素材资源的课本给忽略掉。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了更好的运用教材里的文言文资源,使之成为自己作文中的亮点。同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素材梳理进行片段作文训练,学生一是再次巩固了文言基础知识,使知识更系统化;二是在梳理整理素材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好的思维模式,如发散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较之前的思维僵化有了很大进步;三是通过自己思考、相互讨论等方式,学生得到资料的印象深刻,在写作中基本能灵活运用,信手拈来。
   
参考文献
[1] 林红卫编著.中学生读写结合式自主作文学案[M].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3
[2]梁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及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6(07)
[3]刘静.有效利用教材文本 提高作文教学[J].科技教育,2015(33)
[4]舒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漫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 2015(36)
[5]于小清.让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训练和谐结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1)
[6]黄文兴.巧用片段训练写好高分作文[J].学周刊,201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