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家校共育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李敏
[导读] 成功的教育不仅是能力知识,最重要最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健全的人格
        摘要:成功的教育不仅是能力知识,最重要最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健全的人格。而心理健康对孩子健全人格形成起着至关重大的作用。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排在首位的。很多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多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消极影响造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时间长久,影响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健全人格
     很多行为异常的儿童多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或负面影响造成的,引起了心理上的问题,表现出异常的行为。而家长往往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是如此大。
 一.暴躁儿童
        (一)初级表现
        在我认识图图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思维活跃,很爱提问。我以为他是个活泼的小男孩。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他脾气很暴躁,非常易怒。有时候同学不小心轻轻碰到他,他就会非常生气,很凶狠的样子打骂同学。
        (二)问题深化
        有一次课间他和一个长的非常高大的同学发生了矛盾,两个人打了起来。他们两人都被巡守的老师拉开了,还有很多同学也在帮忙拉他们,高大个同学站在那里,没有继续扭打,而图图还向对方扑过去的样子。他面目狰狞,眼神凶恶,嘴上叨念着“我要杀了你”,我震惊极了。我问他知道“杀”是什么意思吗?他很不屑地说他知道。他的身上还带着戾气,他还是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错,坚持是有人惹到他,他才动手,只要有人做了他所谓的“惹”到他的事情,他就会发怒,骂人,打人,甚至不计一切后果。这不是父母口中只是有点“小气”的问题。每次和别人发生矛盾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冲动,暴力,情绪不稳定,如果不加以帮助他,干预他的心理,后果不堪设想。
        (三)追根寻因
        图图这样的心理我想应该和家庭影响有关。我和他父母进行了两次深入交流,一次是分别和父亲母亲交流,一次是和两人一起交流。分别交流时,图图妈妈给我说他和图图爸爸两人经常吵架,而且爸爸很爱打图图。在家里只要他哪里没有做好爸爸就会打他。和图图父母一起交流时,他们告诉我图图在小区和其他小朋友也很少玩,因为他也会莫名其妙地发怒,狂躁,小朋友都不敢和他玩。父亲长期的暴力,让图图极度缺爱,没有安全感。父母长期吵架,家庭的冲突也对图图心理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正面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吵架冲突,父亲长期打骂成为了图图暴躁的根源。
        (四)干预策略
        找到症结所在,就要对症下药。在家庭教育方面,图图父母应该为图图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让他感受到爱和安全。不能对孩子实施暴力式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要平等尊重的教育。对图图要多鼓励和表扬,提升他的自信心。只有让图图感受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平等的尊重,他的心理才会慢慢康复。


二.爱拿别人东西的儿童
        (一)显性行为
        “老师,西西拿了我今天带来的一百多的生活费”,班上一名孩子满脸委屈地来找我。我问这位孩子有没有什么证据,他说刚才全班去做操的时候他把生活费放在文具盒里了,可是回来就没有了,说西西做操时请假回过教室。我答应会把事情调查清楚,帮他找回生活费,并告诉他刚才的证据并不完全,不能说明西西就拿了他的钱。我把西西带到办公室,只有我和他,我一开始问他做操时是不是一个人回过教室,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要不要打电话给家长带去医院检查或者是回家休息,他低着头说当时肚子有点痛,现在好了。我告诉他同学掉了生活费很着急,所以找了同学到办公室问情况,就包括他。看西西的样子,我无法确定是否是他,钱要找回来,我也不想把事情宣扬了,伤害到孩子的心理。我决定先“以情动人”。来到教室,我给全班说了有同学丢了生活费的事情,说掉了生活费的同学很伤心,家长还会批评他,讲述了丢钱孩子的委屈。这个时候我暗中观察全班孩子的反应,全班都无异样。我只能“虚张声势”了。我说其实老师是知道钱在哪里的,等着它自己物归原主,如果放学的时候钱还没有自己回来,我就揭晓答案钱的藏身地在哪里。这个时候我看见西西眼神有点慌张,手握成了拳头,他平时紧张就会这样。
        (二)追根寻因   
        我给西西的妈妈打了个电话,问他最近孩子在家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妈妈说最近他特别爱频繁地拿别人的东西,邻居都找上门了。我大吃一惊,原来今天的反常表现和家里是一致的。而且妈妈说他在超市都会忍不住地想拿超市的东西。我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我问她怎么处理的,她说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还是不听,不受控制一样。我试探性地问妈妈在家里对他的物质方面是不是很严,出乎意料的是妈妈说对西西基本上是尽可能地给他最好的物质条件,她很气愤,羞愧孩子的表现,不知道怎么办。我意识到西西这样的行为是严重的心理问题。我非常震惊,他和班上同学的相处是和谐的,老师也很关爱他,是哪里出了问题?我继续问妈妈是不是工作太忙,父母都没有时间和他交流沟通,妈妈说半年前离婚了,自己带着他确实很忙,就在物质上尽可能地满足他了,结果他还越来越爱拿别人的东西。西西表象问题的内在心理问题的关键他缺少爱。父母的离异,妈妈工作忙与他缺少情感沟通,让他把拿东西当成了一种精神依托一种自我精神补偿。而妈妈在西西出现这些行为后的打骂的处理方式的偏激的,对孩子的有效治疗没有任何帮助。
        (三)干预帮助
        西西的问题必须从家庭教育正面引导。第一,妈妈要花时间来陪伴西西,多关爱他,让父母离异的心理影响降到最少,让他不觉得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满足他的情感需要。第二,妈妈不能对西西有求必应,不能在物质上百依百顺,不能把对孩子的爱用物质来代替,要理智的爱孩子。多带西西参加社会集体活动,让他消除焦虑,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影响巨大。负面的家庭教育往往让孩子心理扭曲,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