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能力"四培养"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康素云
[导读] 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就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而言
        [摘要]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就二十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我在不断思索着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评改能力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乐于表达的情趣。
[关键词]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参与意识;评改能力
        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表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探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低下,是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学生的实际,我在作文教学中狠抓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多接触新鲜事物,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开拓写作源泉,解决“无米之炊”的苦恼,收到较好的效果。首先,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指导学生观察时,我既重视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事物上,又不忽视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使其观察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观察规律。为了让学生掌握观察的规律,我教给学生如下的方法:(1)观察时要注意一定的观察顺序。比如:观察器具,要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从外形、颜色、图案、质地、所用材料、工艺水平、制作方法等各个角度来观察考虑。观察景物,要按空间或时间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上而下,或从早到晚,从春到冬,需要耐心、细心才能观察好。观察人物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特点。(2)观察时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如观察动物的“眼睛”,猫的眼珠是绿的,绿得发亮,同一只猫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又不相同,夜晚捕鼠时它睁得又圆又大,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却眯成一条线。又如兔子的眼睛是红的,像两颗红宝石;鸡的眼睛是黑的,天一黑就看不清东西。这样,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不仅能着重地看清事物的主要部分;而且能看清事物的全部和各个部分。(3)观察时要重视培养想象力。如指导看图作文《荷花》时,我先让学生看图,提问:1、先看见怎样的景象?(池中荷花茂盛,美丽的景色)2、再看什么?(荷叶)3、再仔细看什么?(白荷花)白荷花有哪几种不同的样子?你觉得它们各像什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怎么样的姿势?“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做一回荷花仙子,告诉大家你身边都发生了哪些故事?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想象出的不同事物,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
        首先,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作文的立意来讲,同一素材,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观点去分析、认识,也会得出不同或者相反的立意来。在小学生的作文中,往往有这样的内容出现:路旁有被撞倒的自行车,公共场所有未关的水龙头……对这些见惯了的内容,很多同学常常是不加思索地把它作为自己学习雷锋、做好事的素材,他们是否还能想出这里边包含着其它什么道理呢?实际上,只要教师稍加引导,或者只要学生多动脑筋,凡事问个为什么,就不难得出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立意来:自行车为什么随便摆放,撞倒自行车的人去哪里了?自来水为什么没关?人们为什么对流淌的自来水龙头视而不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多向思维。
        其次,运用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利用课文的优势,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作文,就是再造想象的训练。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许多篇目都适宜做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凡卡》这篇课文的结尾非常含蓄,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阅读后,我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已的想象写一个实在的结尾。我还利用这个“诱因”诱导学生去联想,勾起沉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讲述一个关于“自已童年的故事”。每人都有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丰富而动人的故事。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把课本知识转化成能力,而且在情感上也得到熏陶。


        三、培养参与意识。
        调动积累、大胆表现,学生投入生活,从不同角度、不同水平获得的感受,需要再现,需要交流,这时我遵循从说到写的规律,并设法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自然地讲出真实的生活感受。
        首先,打破框框,大胆讲述。为达到此目的,教师要注意:第一,不要限制太死,更不要限制中心、材料、提纲。第二,要有取舍,引导学生分析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选材训练。我注意引导学生讲述他们最喜爱,最熟悉的事物。从积累的作文素材中筛选真实、新颖、有意义的材料。第三,在学生口述时,不轻易打断他们的描述,特别是当学生说得兴奋、激动的时候。因为这时正是他们心智开启,创新意识萌动最激烈的时刻,一定要让他们说出最富情趣、最有新意和闪着智慧光芒的独特感受。其次,结合实际,大胆选择。由于没有心理压力,没有框框,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从最熟悉的生活中撷取自己喜爱的题材。生活犹如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斑斓,我们要从“万紫千红”之中,学会选择和采撷,即对素材再进行选择、取舍,材料要真实、典型、新颖、感人、以小见大,看素材是否符合主题的需要,还要善于开掘,学会向“纵”“横”两个方向开拓,尽可能挖掘出一些有用的材料,充实文章的内容,突出文章的主题。在取材上的独立,要指导学生学习"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要求我们指导学生打破陈旧的思维框架,大胆求异求新,选取真实生活中比较有新意的东西。如写一座建筑物,取材于学校的有“教学楼”、“老师的宿舍”等,取材于社会的有“理发店”、“小卖铺”等;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取材于玩耍中的有“钓鱼”、“野炊”、“探险”,取材于劳动中的有“钉纽扣”、“刷鞋”、“大米焖焦以后”等。有时我还鼓励学生从书报杂志中自选漫画作为说话写话的材料,学生自己选词造句、组句成段,生活中的新鲜事给学生带来作文的动机和兴趣,学生心口一致,说写一致,用笔说话,乐于作文。
        四、培养评改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写作评价建议”中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平常我们教师“全收全改,精批细改”的做法已严重“越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写作文,还要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学生不仅要学会写作文,还要学会评改作文。
        我在作文教学时曾尝试过多种评改方法,通过比较,认为引导学生互改互评的方法最佳。首先,具有新鲜感。学生在新的形式下改评新人新文,便会有常改常新、常评常新之感。其次,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互改互评作文,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一种承认,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再次,能加深学生彼此间的了解,取长补短,逐步提高。我在作文评改中,就开展了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组成三人或四人批改小组,选择一个学生的作文互相讨论,共同修改,学生积极评议,同学之间互相影响,促进修改作文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针对别人的文章提出宝贵的意见,比如:哪个词用得好,哪个句子表达不够准确,哪个片段不具体等,学生都能发现。学生通过参与互评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他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看法,使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习作互评互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又有了写作的“语言”,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总的说来,写作文需要长期积累,而非一朝一夕能飞跃提高的。循序渐进,多写多练,才能够胸有成竹,水到渠成。如果我们用心去“教”,潜心地组织,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