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园艺改善抑郁倾向流动儿童的心理辅导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侯松燕
[导读] 流动儿童在成长中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可能出现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
        【摘要】流动儿童在成长中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可能出现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些出现抑郁倾向,因此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本文从园艺角度对抑郁倾向心理辅导的阐述,旨在探索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流动儿童;园艺;心理辅导

        一、引言
        流动儿童的成长面临新环境适应、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挑战,他们可能表现出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因为家庭出现重大变故、父母或隔代教育方式不当、自我评价较低等多种原因,有些流动儿童出现情绪困扰甚至出现抑郁倾向。以我校为例,在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些处于心理危机的流动儿童在学校学习、行为等表现良好,同学关系较融洽,因此老师和同学没有发现他们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类似“阳光抑郁”的心理危机案例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压力。因此,笔者运用园艺相关方法作为辅助进行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
二、园艺辅助辅导
(一)以园艺活动激发活力
1.转变关注点,缓解情绪
        有研究表明抑郁倾向消极情绪的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紊乱有关,如注意力降低、兴趣减退、精神运动性迟滞、食欲受影响等。园艺活动可以激发身体反应,使当事人缓解负性情绪,心情愉悦,逐渐改善状态(吴进纯 肖明朝等)因此,笔者鼓励当事人一起设计园艺活动,改变相对封闭的认知模式和生活方式,分散和转移当事人对自己负性情绪的注意力,从对情绪、睡眠、饮食等方面痛苦的关注逐渐转向现实,以转变“情绪本位”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当事人每天按时记录天气、浇水量、肥料等情况,慢慢发现自己记录的事物越来越丰富,关注点更广泛了。
        2.以劳动促进活动
        植物的盆栽、水培、修剪造型、自制容器等能尽可能地挖掘当事人的想象力,刺激其思维活动,提升其内心对美的感受力,并鼓励其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表达,使其心情愉悦,释放一定的情绪和压力。浇水、除草、搬动工具等能够促进肢体活动,改变了耷拉肩膀、拱背垂手的有气无力的形态。同时,劳动也可适当促进当事人排解积压的一些负能量,使当事人产生积极的感受,减轻心理压力、提高自信心,适当地改善情绪。
        3.鼓励表达,专注倾听
在辅导初期,当事人尚处于情绪中,不愿说话,在笔者几次的陪伴中,当事人逐渐从情绪中走出来,渐渐开始和笔者交流。在制作容器过程中,看到自己精心设计制作完成的艺术品,当事人第一次露出了笑容,面部不再僵硬,在引导中做了更多的表达。看到自己亲手培育的植物露尖、生长,当事人会和笔者介绍植物的外形变化等大致情况以及照顾植物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在介绍创作意图、设计思路、展现内容等表达时,语言变得越来越多,表达越来越丰富,语音语调显得更轻松愉快,偶尔还会使用手势等肢体语言。在当事人表达过程中,笔者专注倾听,给予共情,使当事人感受了到力量。


(二)在园艺中体会生命
        在当事人照顾植物的同时,当事人也参与植物的生长,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使当事人体会到植物生长的历程和生命的意义,从而激发其用心照顾植物的责任感。
        有一次,当事人来到心理辅导室时有些情绪,原来是其中一个盆栽因为浇水过多烂根了,不知如何救治而只能眼睁睁看着植物慢慢枯萎,当事人开始自责。于是笔者和当事人一起探索可以利用哪些资源来调整方法挽救这个植物。不幸的是,这株植物最后还是没有挽救回来。笔者抓住这个契机,和当事人探索生命的历程,讨论生命及其意义,这次当事人主动提及了其产生轻生意念的经历,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和呵护生命的用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自责自罪感,增强了自我肯定。
        (三)体验收获的成就感
        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周期结束,当事人带着种子来到心理辅导室,和笔者分享劳动成果和感受,感叹照顾植物过程中付出的真心和努力,有一份责任心和对美好的渴望,看到了自身的能力,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成就感。我们一起为这个周期做小结,笔者给予其肯定和奖励,使其树立信心,探索和激发自身的潜能。
        (四)反思和体会
1.大部分流动儿童来自于农村,因此运用园艺作为辅助的心理辅导方法贴合流动儿童的生活,并且家庭中长辈有较丰富的农耕劳作经验,可以为他们提供意见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亲子交流,改善亲子关系。因此,个案园艺活动不一定要在心理辅导室或学校专门场地进行,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让当事人将植物带回家照顾。
2.园艺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在改善当事人的情绪体验、身体活动机能,促进其对生命的感知,探索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增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能提升当事人面对挫折的心理弹性和能力、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逐步把注意力由对内自责转向外界美的发现,改善生命状态。园艺不仅是人照顾植物,也是植物照顾人,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3.在小学个案心理辅导初期,当事人处于情绪中或被动前来咨询不愿表达时,在陪伴当事人过程中,除了沙盘、卡牌等工具,也可以运用一些方便当事人完成的园艺手工制作切入。发现当事人在制作过程中的闪光点适时真诚地赞赏,当事人能感受到理解和共情的力量。
4.笔者自身对园艺不精通,因此在辅导过程中更多的是和当事人一起探索,并从当事人处学到园艺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当事人的潜能,使其体验掌控感和优越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另一方面,笔者不能为当事人提供好的园艺方法,而需要在辅导过程中调整咨询目标,给笔者带来很多挑战和机遇。
        四、结束语
        以园艺活动为辅助方法对改善抑郁倾向的流动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积极效果。此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促进当事人的生理机能发展,提升抗逆能力,增进社会关系。
        
参考文献
[1]吴进纯,肖明朝等.园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R],中国护理管理,2018,1(1:49).
[2]王新宇.园艺疗法对抑郁青少年身心影响的研究[R],成都医学院,20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