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袁欢
[导读]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对当代文化现象进行提炼
        【摘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注意对当代文化现象进行提炼,为学生提供知识架构和实践指导,以语文的视角关照文化生活热点,以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将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落到实处。
【关键词】 提炼 指导 语文视角 学习共同体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是新课改中语文学科的一个亮点,有相当重要的课程价值,对培养学生语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帮助学生涵养家国情怀有重要意义。 “当代文化参与”的实施有三个层次:关注,聚焦当代文化;参与,成为当代文化活动的亲历者;表达,通过语言载体,对当代文化进行观照。这三个层次贯穿于文化现象调查、文化生活研究、文化活动参与三个方面。下面是我针对三个层次对“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的一些建议。
一、对当代文化现象进行整合提炼。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要求“聚焦特定文化现象,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而当代文化现象纷繁复杂,接触渠道也很丰富。为避免学生一味追逐流行热点,让学生陷入碎片化、快餐化的信息轰炸,教师应对当代文化现象进行整合提炼,既超越浅薄层面,又不陷于狭隘。对那些不适合高中生年龄层的,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坚决排除,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地整合提炼有关注参与价值的文化现象,供学生参考。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也要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化进行审视 、整合提炼的自觉意识和能力,让他们能脱离浮躁,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例如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援华物资上运用传统中国诗文的标语,引发了一场大范围讨论,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对于此类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研讨,既可契合热点现象,又能增强文化自信。对当代文化现象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对正面的文化现象深入思索,扩大影响,发挥其正面效应;对负面文化现象深刻反思,剖析原因,积极化解。
二、要提供知识架构和实践指导。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要求“进行调查访问,展开专题研讨”,而学生调查研讨的能力和经验都是比较欠缺的。凭借学生有限的知识,脱离了教师的知识的补充和实践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压力很大。所以教师要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总的把控,细化学习任务,必须先明确哪些地方是学生需要老师提供知识架构和实践指导的,要让学生有内容可把握,有路径可依托。
        例如对于比较宽泛的文化现象,应增加研究方向提示,细分任务或提供调查参考题目,为学生能迅速确定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提供支撑。帮助学生确定选题后,关于如何调查、访谈、写调查报告、建议,提供一些访谈的基础知识、经典案例供学生学习,组织同学内部先进行访问练习。指导学生设计访谈调查问题要围绕中心,不蔓不枝。 针对不同对象,调整访谈语言。

调查表格的设计要考虑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便利。访谈调查结束后,要教给学生调查报告的撰写体例,使调查结呈现科学与规范。
三、以语文的视角关照文化生活。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要求“解释文化现象,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既然是语文学习,就应引导学生以语文的视角揭示当代文化社会生活热点的意义,进而发掘学生语言、思考、表达的潜力。 不强调语文视角,就会让学生专注于热点的表面信息,无法看到文化背后的丰富意蕴。我们应该明确研讨文化生活热点的活动本质上还应该是语文学习,不能只重形式,离开提升语文素养这一根本目标。所有的文化参与,都不能离开真实的语文实践。
         如设计影片的研究探讨活动。首先应引导学生扩大关注视野,写影评不能停留在对电影制作水平和情节合理性的探讨上,应从语文的视角去分析其体现出来的思想价值。组织专题研讨,不能停留在这部电影好看与否的争辩上,而应去探究这一文化热点产生的深层原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适时提示学生关注的方向,应该查询阅读的相关资料,在学生进行表达的时候做点拨,让学生从语文视角进行关照,并提升阐释表达能力。
四、要利用语文学习共同体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要求“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丰富语文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参与”强调 的是实践性,要借助文学社团、新闻社、读书会等语文学习共同体和切实有效的活动或平台,开展以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开放式学习,注重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和探究性,从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如利用学习共同体话剧社开展活动,不能单纯追求舞台效果,而忽略学生的语文能力。要选择经典剧本,解读剧本要素,对人物进行细致分析,提高学生的剧本阅读能力和语言表现力。也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对剧本做适当的改编调整。不能仅停留在热闹的形式和搞笑的氛围上。此外还要注意这类活动参与的全面性。还可组建团队创编自媒体,适应当前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线上线下交流互动的特点。像读书分享、时评文写作的成果也可以直接发布到自媒体上,根据同学的留言,点赞数量来进行评价,体现出评价的开放性。
        “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目标并不止步于简单地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来开展活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提供必要精准的指导,学习方式要丰富,注意调研与书面阅读相结合、研讨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个人与学习共同体共同进步,最后要落实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褚树荣. 保持在场:“当代文化参与”[J]语文学习,2018(4).
[3]李旭山.“当代文化参与”的教学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11).
[4]何杰.“当代文化参与”单元参编、试教体会与教学建议[J].语文学习, 20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