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疫情,带给人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然而我们面对疫情要辩证的去看待。透过疫情,我们会发现无数闪光的素材,这些感人的事迹可谓是一本本生动的教科书,让我们看到灵魂的光辉,结合线上教育,笔者一直把德育教育作为疫情期间的重点,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生、价值、世界观。
关键词: 疫情 德育教育 责任 感恩 奉献 网络
责任、感恩、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伟大的精神。疫情期间,整个中国仿佛按下了暂停键,作为教师,我思考,疫情期间停课却不停学,线上德育绝不放松!
一、疫情带给我们的德育思考
2019年的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这是多么动人而又嘹亮的声音,振聋发聩;一个个鲜红的手印,一张张坚定的请愿书,是多么的震撼人心;中国速度建方舱,中国决战病菌;耄耋院士钟南山独闯疫区,古稀之年李兰娟勇搏病毒;一批批医疗队齐聚武汉英雄城,一个个国人愿固封脚步宅家园;前辈引领,八零担当,九零也可撑起一片天。
当疫情像一顶千钧大鼎压向中国人民时,当国内外舆论环境复杂紧张时,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力量,为自己撑起了一片晴空。此时此刻,在我码字时,国外的疫情何其紧张,而中国却是另一种景象:祥和、健康、平安。比较之下,我们不能不盛赞我的祖国,不能不敬畏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不能不讴歌我的人民。这是多么好的德育素材啊!
疫情是一种灾难,但是又何尝不是一场生动的德育课。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如是去做,借助着疫情这样一个契机,我一直在线上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让他们在这场灾难中汲取民族的力量,涵养爱国情怀,不断的强化责任担当。
二、疫情期间线上德育教育的立足点
教育为重,德育现行,我要把这场灾难变成了德育教育的饕餮大餐,那么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的立足点应该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爱国情怀,责任教育,感恩之心和勇于担当。
首先,责任。有一句话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然而新时代的青少年,生活在盆满钵满,物质富足甚至是有余的时代,从出生开始他们一直在享受着社会所给予他们的好处,却从未去承担过什么责任。因此,我觉得以此为契机,让他们建立责任心、培养责任感非常重要。然而责任并非是,对自己,对亲人,还有对他人,对祖国、对社会。责任的范围很宽泛。
其次,感恩。线上教育的第二个立足点就是感恩。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卢梭也曾认为“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确实感恩是一种美好的品德,它是对被人给予的帮助的一种回馈,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让感恩之心长存,可以让学生心存善良,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让他们懂得回报社会,让他们与他人和谐相处,因此要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懂得感恩。
第三,奉献。线上教育第三个立足点——奉献。国家民族乃至社会的进步,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他需要千千万万人用责任,用勇气去担当,去奉献。奉献精神,简单的来讲就是爱,是对他人、对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一种不计报酬的付出。社会进步,不需要坐享其成的少爷和千金,总是要需要愿意付出与奉献的人,不需要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的小胸襟,这是一种大情怀和大格局。少年强则中国强,则世界强,以疫情为契机,激发学生奉献的热情,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如何利用线上教育,绽放德育光辉
(一)基于责任教育,开展德育讲堂
很多人把责任的外延缩小了,其实责任的范围很宽泛。责任,是对自己行为负责,是对他人负责,对国、社会负责。在这个疫情期间,无数人肩负起了自己的责任。
为帮助学生建立起责任感,我于线上开展德育讲堂。首先是由教师为学生开展责任教育,何为责任,通过钉钉网络视频直播,课件播放,初步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概念。之后由教师为学生讲关于责任的故事。例如,父母之责,子女之责,人民之责。随后由学生搜集在疫情期间,所表现出的责任的故事或者谈谈自己对于责任的理解,每天以录小视频的形式,每天由一名同学向全班学生宣讲。
经过孩子们的搜集、提炼、整理,不仅让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升格,也让他们初步建立了责任心。
我想为大家展现一些我学生视频中的观点:有的孩子说医生们舍小家为大家,在疫情面前勇者逆行,这是医生的责任;有的孩子还说,他们暂时卸下了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责任,担起了自己的职责;还有人说,共产党员和社区干部,坚守岗位,既是奉献也是责任心致使;有学生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责任心,不盲从,不随意转载非法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有的孩子更是直言不讳的说,我问我爸爸,我爸爸说我们中国毫不隐瞒的每日向世界报告疫情,就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是很有大国度量的。
我以这样的形式及时地为孩子们种下了“责任”的种子,我同样相信岁月的力量,我相信,这个特别的假期一定会成为学生人生中一笔丰厚的财富。
(二)长存感恩之心,美文淬炼品质
上面已经讲了很多关于感恩的重要性,在这里我不愿复赘。我们都知道,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说,诗歌是“歌以咏志”,就是在抒发自己的想法,感受与情怀,他是人内在心理的一种外化,以此类推,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如此。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文学作品的特征,我决定开展,“以我笔写我心,以我笔抒我情”的关于“感恩 ”这一话题的线上征文活动,并且通过“问卷星”APP,进行美文投票活动,选择出自己认为最感人,最优美的文章。最后我一对一线上指导,为学生选择音乐配乐和制作ppt并让同学朗读。这样制作出优美的电视散文形式的美文欣赏,让孩子们在习作、诵读、品味中,继承和传承优秀的品质,在美文中淬炼自己。
线上活动丰富多彩,线下影响潜移默化。我相信,以善良为基,定会为孩子们的未来积蓄丰沛的力量!
(三)力能及勇担当,行动成就奉献
我和很多家长一样,总是喜欢代劳,总是以一种大人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其实他们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坚强,勇敢,有担当。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做很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我们敢于放手。作为这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去参与这个社会,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学会奉献,所以在监护得力的情况下,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鼓励我的学生学会奉献,在力所能及中用行动成就奉献。
首先线上开展“奉献”主题班会,讲讲心中何为奉献,那么谈谈我们可以在这个特殊时期,可以做些什么,为这个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呢。通过线上连麦,孩子们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最后我让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可以奉献的事情,在线下完成,可以通过父母录小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大家。
那么,下面我就展示给大家我的小成果。有一名同学,自己录了一首歌给奋战在一线上的叔叔阿姨,说要他们缓解紧张的情绪;有的孩子拍下了自己兼职的图片,说要邮寄给敬爱的钟南山爷爷;有的孩子说,我的爸爸妈妈去社区义务奉献了,我想我应该在家好好的学习,按时吃饭,不让他们担心,所以我就录了我一天生活的几个小片段,老师这算不算奉献,我说算。有的孩子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一些消毒水和口罩,亲自送给了一线抗疫工作者;有的说,我爷爷还有很多老人防护意识不强,总是不戴口罩,还聚集在一起玩,我纠正他们的行为,给他们宣讲防疫知识;……
让我们的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奉献很重要,因为我们的国家之所以在疫情面前打了一场漂亮的战役,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在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结论:灾难,并不可怕,相反我们要感谢它。正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灾难在我的面前成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我用多样的德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责任心,学会了感恩,懂得担当,愿意奉献。这何尝不是最好的收获呢。我相信多年之后,他们一定会记得:在那样一段足不出户的日子里,在那样一块小小的屏幕下,有一位老师,教会了我许多,他让我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明天,拥抱未来!
参考文献
〔1〕窦焕坤 记者 魏茂义;利用德育资源 开展实践活动[N];吉林日报;2006年
〔2〕乳源高级中学 黄向明;用好用活当地德育资源[N];韶关日报;2005年
〔3〕胡耿民 彭喜盈 ;基于抗疫大事件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优化策略——“疫情下的中国行动”微课程研发实践;《中小学德育》;202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