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杨碧霞
[导读] 小学语文教育中,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成绩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中,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成绩,就需要重视朗读过程。打好朗读素质基础,可以有效增强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词汇储备,打开学生文学事业,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深入分析培养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总结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和思路,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提高学习效率,最大化教育的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朗读;学习策略

前言:语文教育包括听说读写等很多内容,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形成终身学习意识、终身学习能力。教师一定要将目光放在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因为朗读本身也是阅读的一部分,读是学生吸收知识的重要过程。并且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传达的情感与内涵,其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因为很多学生大意、马虎所以朗读中经常会出现多字、错字、少字一类的问题。朗读中学生需要大声说出来[1]。为了感受文章情感,就需要控制好朗读的速度。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感受文本传达的含义,同时也能够在朗读中掌握句子与词组连贯性,规避了少字、错字和多字这类情况发生。一味的追求朗读速度,显然并不是好的习惯、好的方法,效果非常差。
        其次不少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没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不少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最常犯的错误就是通篇朗读文章,并没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学生不了解作者心境,朗读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就和看书过程一样。学生没有将感情投入其中,自然无法读出文章的真挚情感,和作者建立情感共鸣[2]。这种没有生动性、灵动性的朗读过程、朗读方法无法展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追求。
二、朗读培训目标与意义
        通过培训学生朗读能力,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和大意,在学生掌握作者创作思路以后,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并且该过程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学生必须具备朗读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语感,其意义非常突出、作用非常显著。学生有了良好语感以后,就能够自然、流畅完成文章朗读,将感情带到朗读过程,准确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想法、意图与追求。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好的把握文章中的内容[3]。此外朗读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够顺利解决自己的成长问题、学习问题。
三、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方法
        要强调的是培养朗读能力需要循序渐进,朗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需要做好持续性训练,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形成适合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对于朗读来说,关键就是要掌握正确的普通话表达方法。

在朗读中充满感情且流利的说出作者情感意图,方式如下:
        首先在朗读中,学生需要充分掌握文章创作条件、写作背景。如果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表达情感、表达想法,势必会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学生需要在逐词逐句中朗读,并给自己陌生、不了解的生字词标上备注、拼音。随后用词典查询其中没有弄清楚、搞清楚的词义、内容。在反复朗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音量和语速。比如在学习《观潮》这一课的时候,朗读这篇文章中,就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提高声调,在适当的时机保持平稳的情绪。要充分了解这个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寄托的感情,这样才能够将读着、听众带到真实的钱塘江大潮场景。
        其次在朗读中,学生需要用普通话流畅的完成整篇文章朗读。这个要求主要针对的是方言地区学生。学生在朗读中一定要用普通话,不要用方言。比如学习《白桦》一课的时候,其中有很多难以辨别的平卷舌、儿化音。朗读中,一定要做好学生发音纠正,避免学生养成不好的发音习惯。正确朗读可以为后续的文章分析做好铺垫,打好情感融入基础。
        此外以声传情感情朗读也非常重要。有感情的朗读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在学生掌握用声音表达情感规律以后,合理融合与变化音强、音高、音色,控制与调节好语调、快慢和停顿,才能够更好的展现课文传达的感情。用以声传情渲染气氛,完成课文的有效朗读。比如在学习《景阳冈》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音乐《好汉歌》衬托情境,让学生一下子将情感凝聚到课文之中,通透的理解文章。
        最后要保障朗读足够流利、足够顺利,配合情境的方法,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流利朗读说的是朗读者一定要在保障自己朗读准确性的基础上,也就是保障吐字清晰,没有漏读、错读和加字情况。按照文章标点符号和作者心境调整语调、语速。要分清楚浊辅音。将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带到文章中。用感情来朗读文章,但不要刻意增加情感,只要表达真挚的感情即可。比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将自己代入其中以后,有感情的流利朗读。情感一定要符合作者情绪和文章表达内涵。在抑扬顿挫、入情入境中朗读。
        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来说,朗读意义显著。朗读能力可以表现出学生的真实情感、真实想法。学生在朗读中丰富自己的词藻储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速度、效率关系到自己的最后学习水平。所以说朗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结语:小学语文教育一定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培养,要平衡好朗读速度、准确性、情感、质量关系。边读边思考,在思考中将文章变成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认知。在循序渐进中成长,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在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强化个人文化素养、文学涵养,打开知识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陈洁.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学生朗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17-118.
[2]颜明明.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148-149.
[3]尚尔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黑河教育,2019(08):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