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辛鸿雁
[导读]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生产、通信服务等各领域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生产、通信服务等各领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要重点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训和典型示范推广力度,促进教育信息化[1]。近几年,教育信息化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难题,着手探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路径,以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深度融合;路径
        面对当前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用信息技术引领教育发展,促进教育信息化,打造教育强国。通过文献资料法以及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技术缺乏、传统教育观念束缚等挑战。本文从创新教育理念、引入前沿技术、转变教师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技术应用,课程整合能力方面进行优化,以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首次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2]。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是把校园网、教师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改变传统“灌注式”的教学模式;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使教育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提高教学效果,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3]。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信息化对学校技术提出的要求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商业”、“互联网+制造业”等,要利用互联网推动这些行业的发展,必须以技术设备作为助力平台,“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如此,拥有前沿的信息技术,并将现代技术引入学校、引入课堂是前提。但当前,很多学校的设施依旧匮乏,应用简单,一些较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设备还不完善;而其它大部分地区,缺乏终端信息化设备。因此,硬件设备依然是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难题。
(二)传统观念束缚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有部分老教师墨守成规,固守传统的说教模式,不愿花时间去学习新技术,纯粹依靠教材向学生“灌输”知识。另外,虽然每年教师队伍中都会增加很多新面孔,但很多教师对技术存在深度的认知,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单纯地认为利用图片、视频来制作课件,用PPT讲课就是利用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这种观念是急需转变的。
三、信息化与教育深度融合对策
        从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PBL、电子书包等教学,可以发现用信息技术引领教学能够获得更好地教学效果。而要使其更深层次地融合,真正用信息技术引领教育的发展,面对当前存在的难题,必须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发力。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促进两者的深度融合。


(一)创新教育理念
        教育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年)》,大力倡导教育信息化理念,建立网络培训基地,加快培育并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为教师营造更多学习机会,使其意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而转变传统“封闭”的教学理念,用信息技术引领未来教育。
(二)引入前沿技术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需要将现代技术引入课堂。为此,应加大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支撑,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如:为学校接入网络宽带、配备多媒体、电子白板、仿真实验室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建设教育云平台、数字校园(校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班班通)、网络个人学习空间(人人通),建立跨时空、跨地域的教学模式,打造智慧校园,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三)转变教师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教育者、组织者,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信息化教育就要避免“形式主义”。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学生观,把以往“园丁”手下的“花朵”,当做一个个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要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使课堂从传统的教科书、粉笔和黑板中解放出来。要由教学活动的主体变成指导者、促进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程的整合中,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各种教学媒介获取相关信息,并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示,把课堂变大,扩充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
(四)强化技术应用,课程整合能力
        师生互动合作,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标。要推动教育信息化,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需要、学科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还要从数字网络、教学云平台中选择并提取有效的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信息,并加以组合,供学生使用。而学生要做到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程度,学习需求来使用信息,最终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网络学习空间。
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当前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面临的挑战,要从宏观、微观层面着手解决,创新教育理念、引入前沿技术、转变教师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技术应用、课程整合能力,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2/03-30/3785498.shtml,2012-03-30.
[2]教育部办公厅.《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EB/OL].
http://www.cac.gov.cn/2016-02/28/c_1118180280.html,2016-02-18.
[3]李玉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需求与趋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