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后进生;评价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对于后进生更是如此。他们只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一样渴望进步,也能成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深藏在每个青少年身上的宝贵财富。”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下面,我就“激励性评价对后进生成长的影响”谈几点感触。
一、理解关心,建立信任
理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教师要与学生达到心理上相容与情感上融洽,首先要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就是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少后进生缺少爱,单亲、异地、隔代抚养、重男轻女等都是他们缺爱的原因。他们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变得敏感脆弱而自卑,遇到困难时得不到有效地帮助,独自面对处理效果不理想。
巴特尔指出:“爱与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与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头像学生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对于长期缺少关心的后进生,老师一个微笑也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力量,生活中的一声问候或许是他们一天的期盼。教师对后进生的真诚关心,才能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二、感同身受,正面引导
当后进生犯错后,通常感到恐惧,害怕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后进生可能选择逃避。那么,老师应该如何正面引导挽救呢?一是严厉批评:给学生一顿严父般的批评,通知家长配合教育,通常,家长在接到老师电话后,面子上是挂不去的,学生回家后往往再次遭受训斥甚至打骂。二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同身受地理解他的情绪,寻找他的“闪光点”,并对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表扬,再帮助他分析犯错的原因,使其明白自己行为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在温和的气氛中使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接受老师的建议,端正自己的思想品质,
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健康人格。
三、不失时机,多管齐下
出色的学生获得的赞赏不计其数,后进生的赞赏却弥足珍贵。不失时机,多种方式渗透的持续性赞赏,才能逐步改变后进生。
在日常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语言激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有不同的评价和语言提示,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首先要鼓励后进生踊跃举手回答,教师可以鼓励地点名“我知道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或许你的想法就是老师所期待的”当后进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可报以赞赏的语言:“你的答案正是老师所期待的”“相信你自己,就像老师相信你一样”等;当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意时,教师可用欣赏的语气赞叹:“你的回答总是给大家带来惊喜”;这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巨大的信心,促进师生间友好的情感交流,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动作激励。教师可用肢体语言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动作的强化方式有:真诚赞许的眼神、满意的微笑、肯定的点头、热烈的掌声、充满激情的手势等
。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可以表达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传递丰富的情感,起到表达情感的作用。
3.标志激励。教师对后进生的成绩或行为给予奖赏物,以示鼓励和肯定,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兴趣。比如,学生作业写得特别工整或考试成绩较好时,就可以使用鼓励性图案、印章、小奖品等,学生改变了过去的小问题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鼓励。
4.差异激励。评价学生时,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后进生,赞许是他们心灵的甘露。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更多的关注和机会投向那些学困生。遇到他们举手发言,我会说:“大家看,他今天能举手,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勇敢、聪明。”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困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品尝到了被人尊重的喜悦,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5.多元激励。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应狭隘地限定在成绩的高低上。后进生通常没有喜人的成绩,但他们或许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或许在球场上有斗牛士一般的锐气,也或许在绘画上有极大的天赋。教师应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
法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于后进生来说,老师的肯定和激励能让他们如沐春风,自信乐观。在倡导赏识教育的今天,关注每一个孩子,及时发现他们每一个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让这一棵缺乏肥水的禾苗茁壮成长,这一块沾着污垢的玉石熠熠生辉,激励让后进生进步,让后进生成才。
参考文献:
(1)邓新年.浅谈鼓励性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科教文汇。
(2)《心理学基础》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