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很重要。通过阅读,可以吸取文化知识,扩展认识领域,吸收和传递文字信息,与别人交流,与社会沟通。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学习活动、认识活动、交际活动,都离不开阅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让兴趣作为学生阅读的动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要相信学生,要给他们自信心。我们很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估计偏低,不大相信学生能自学,所以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他们阅读的积极性。相反,有经验的教师会根据学生实际,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自觉主动地阅读,在本身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自然,也会越来越喜欢阅读。
(二)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组织学生经常去阅读书籍;还可以成立班级读书角,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我的班级里,倡导多读书,每两周举行一次读书活动,形式有很多,如讲故事、好书推荐、读书比赛、读书交流等,并定期进行总结,表扬阅读有进步的学生,鼓励需要进步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发现学生越来越“想读书”了,也就在这样快乐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会读”。
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需要教学生会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一)略读。略读带来高效率,它能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我们汲取大量的信息,很适合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所以,在小学,特别是在高年级,教师需教给学生“会略读”。略读的目的是把握文章全篇大意,得其要领。因此在阅读中,只要不影响对总体的把握,对于遇到的难点都可以绕过去。教师在教给学生略读方法的训练中要注意强调这一点。
(二)速读。
速读是以“快速为形式,理解为前提”的阅读,它不仅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也是快速而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的“现代阅读技能”。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知识倍增,要接受和适应这样一个社会,一定要学会速读。教师在训练学生速读时必须要注意:1、在阅读中注意力一定要集中;2、切忌用手指指着字句去读,这对学生学习速读这种方法很不利;3、切忌在阅读中反复浏览。速读,学生要在教师严格、正确的指导和长时间的训练下,自己反复实践才能够学会的,所以,学习这种方法一定要持之以恒。
(三)精读。对重要的文章,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精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精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又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会这种阅读方法的呢?个人认为:1、对课文新字词要借助工具书或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2、找出重要的句子反复揣摩、研究,务求明白透彻。3、在阅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细读多思、慢慢咀嚼,把自己的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像作者那样去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的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长期的正确的阅读实践中,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持之以恒,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实践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根本途径,教师要在学生阅读实践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教师随时向学生提出要求,告诉他们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提醒他们改正,使他们懂得为什么必须改正,怎样改正。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训练学生阅读时不能时紧时松,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及时地给予表扬,相信这会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阅读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项教学任务才能得以有效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