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学航模社团辅导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汪西侠
[导读] 航模活动是一项集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和体能性于一体的科技特色活动。
        摘要:航模活动是一项集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和体能性于一体的科技特色活动。 “组装-飞行”辅导模式;“设计-制作-飞行”辅导模式;参加比赛是另一种学习模式。只要在我们的辅导过程中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这就是好的辅导模式。
关键词:小学;航模社团;辅导模式

 
        航模活动是一项集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和体能性于一体的科技特色活动。近几年逐渐走进中小学校园,如何开展好航模课教学成了辅导员思考的问题。
        一、“组装-飞行”辅导模式
        “组装-飞行”,这是对初学者常用的教学流程。即利用现成的材料包(标准件模块)动手组装成一个飞行器,然后放飞。航空类轻骑士橡筋动力飞机、线操纵飞机、腾云号滑翔机、四轴飞行器、扑翼机等项目;航天模型类小力士火箭等;神鹰助推滑翔机可以算是航天航空的混合类。这些都可采用这种教学流程。
        以线操纵(空中战士2或3)为例。
        1、组装
        空中战士飞机的组装有一定难度,师生可共同完成。
        2、放飞
        (1)、身体准备阶段。先让孩子手握小哑铃平举原地转圈,锻炼其耐力和抗眩晕能力,圈数可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实时调整,此阶段经历1个月左右的强化训练,其后要求每天自主训练3-5分钟。接着去掉哑铃捏紧拳头翘起大拇指,眼睛直盯大拇指盖原地转圈,此时在转动过程中要求手臂不能弯曲,手臂可在手臂与水平位置夹角上下10度左右的范围内移动,同时手腕可上下不停调节变动。以上都是飞机在上手前的身体准备工作。
        (2)放飞初上手时,最好在空中战士2蓄电池为半电状态和空中战士3低、中速档时好控制。上手后大量训练平飞,掌握不同速度档位的操纵技巧,熟悉飞机的性能,后训练高、低飞,最后训练低、平、高飞的不断转换,在这些训练中要牢记一个“稳”字。下面就可以进行上任务训练了。
        (3)破胆阶段。打气球是空中战士的常规项目,要想练好就要给孩子破胆。比赛时气球使用的是软连接,在最初的训练中效果不佳。后我改用硬连接,“撞到木桩上,飞机就没用了啊”,这是孩子发出的感叹,有人不敢飞了。一个胆大的飞了一圈,比平时多好耗时一倍。击爆3个气球飞机平稳停在场中时,掌声四起。他鼓励起其他人不要害怕,这样飞,当上了老师。以后的训练个个孩子紧张、兴奋,不停的交流。到现在这架空中战士2还是训练新社员的模范机。
        (4)自创任务阶段。有了这个破胆训练,孩子们的水平迅速提高。这时可根据孩子们要求自创一些任务项目,击移动气球任务(向空中抛出一个气球在气球落地前击爆)、左手操控飞机等。
        二、“设计-制作-飞行”辅导模式
        “设计-制作-飞行”,这是对有一定基础者常用的教学流程。自主设计一架飞机图纸,选用相关材料制作出模型机,放飞。小时候手折纸飞机就是这个流程。KT板固定翼飞机、手掷飞机等模型飞机的教学都可采用这种教学流程。
        以KT板手掷飞机为例。
1、设计
(1)设计前的知识储备。要了解一些简单空气动力学的知识,飞机的基本部分机身、机翼、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装置,以及机身、水平机翼和尾翼的相关比例。手掷飞机的基本部分(机身、机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
(2)先在KT板上画出各部分的设计图。








2、制作
        (1)学会工具使用。美工刀、泡沫胶、热熔胶枪、直尺、砂纸、胶带等是制作KT板飞机的常用工具,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技能。
        (2)KT板切割技巧。切割时用美工刀尖深入KT板厚度的一半沿直尺划过即可,再将KT板沿划痕一折就可断开。为减少阻力水平机翼切斜面时,不要腾空切割,可将切割部件放在物品的棱边上,刀片沿物品的棱边切割。
        (3)组装。
        3放飞
(1)加配重调试阶段。KT板手掷飞机的配重片一般加在机身前端,重量在30克-50克,调试到飞机出手后飞行平稳,在空中有明显的滑翔飞行姿态即可。
(2)放飞。此环节掌握放飞的姿势、角度和力度。放飞是学生更加喜爱的活动,成功的放飞,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放飞活动要精心辅导,要遵循放飞的原理,要介绍飞行调整的知识,示范和实际飞行情况的讲评。通过放飞对学生进行应用知识和身体素质的训练。 “三部走”放飞步法(重心放右腿上,左脚迈出一小步,右脚跟上第二步,左脚再向前迈出第三步成弓步,身体下沉,随势发力放飞)。
(3)放飞提升阶段。多人同时放飞,进行比赛。每飞一次后,交流经验,总结教训,争取再飞。
        KT板手掷飞机在刚开始设计时,我们可以使用滑翔机的机型进行模仿。先设计出自己的样机,后期通过调试、放飞、改进,初步成型。在不断的制作过程中掌握切割方法、粘贴技巧。学会使用工具,识别材料、掌握加工过程和得到动手能力的训练。在不断的试飞过程中掌握放飞的姿势、角度和力度。在不断摸索中学习,摸索中思考,摸索中进步。
三、参加比赛是另一种学习模式
1、比赛时可直接交流。
2、可拍下获胜者的机型,回校后进行研究,模仿制作。
3、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受到比赛的激励,鼓励孩子自主设计自己的机型。
比赛可以把航模活动推向高潮,优胜者受到鼓舞,信心十足:失利者或得到教训,或不服输也会憋足劲头。是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激发创造性和不断进取精神的好形式。参加大型比赛将使他们得到极大的锻炼而终生不忘。每一次比赛都是对师生付出的一次肯定,也是一次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自我校航模社团成立多次参加省、市、县航模比赛,在比赛中不断学习、交流、锻炼、提高,取得的成绩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
教无定法,航模教学的方式不拘一格。在航模活动中孩子们亲手把木条、KT板等常见材料制作成一架小飞机,要经历一次次失败,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直到它能在蓝天飞翔,在完成这一过程中。看到了孩子们互相比较、互相帮助,不断探索如何使自己的模型飞机飞的更高,更远,不畏困难、百折不挠、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只要在我们的辅导过程中看到了这些,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这就是好的辅导模式。


参考文献:
史步海,张选正,特种电动机调速控制技术及应用(M).上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