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呓语(四)藏在水声草色中的忧伤 ——李璧《剑门》赏读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蒲青芝
[导读] 李璧②,字白夫,来自广西武缘(今广西武鸣县南七十里
        剑门①

        明·李璧

        蜀门谁肇辟?混沌自能神。
        秦诈金牛过,唐衰玉辇巡。
        水声如吊古,草色自成春。
        设险闲双剑,时平且摖文。
        
        李璧②,字白夫,来自广西武缘(今广西武鸣县南七十里)。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李璧出任剑州知州,成为剑阁百姓的父母官。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升任云南临安府同知。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调任南京户部员外郎,于赴任途中因病去世。李璧在在剑州知州任上,实施了许多泽被后世的德政。他曾重筑剑州城,毁淫祠,立书院,修复重阳亭,建谯楼,筑新堤,凿泮池,建树颇多。他非常重视对古蜀道的保护工作,在三国以来原有的驿道基础上,大力植柏、补柏、护柏。在由剑阁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到昭化三百余里的驿道两旁,倡植柏树“十万株”,对翠云廊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李璧卸任后,剑州百姓为纪念他和亦曾担任过剑州知州的杨如震这两位功德卓著的父母官,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在剑阁县城(今普安镇)设“二贤祠”,铸二公铜像供奉,后来毁于火灾。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3年),又于今普安镇小玲珑社区内重建。如今,剑阁县人民政府在翠云廊景区内新建一祠,专祀李璧,以颂扬他植柏、护柏的功绩,祠内有李璧塑像。李璧在剑州知州六年任上,勤于政事,体察民情,重农兴商,发展教育,兴修学校,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深得民心。他有文名,在任内修整剑州儒学、修复兼山书院,后人称为“学有成书,政有成绩”,著有《剑阁集》、《名儒录》、《皇明乐谱》、《剑门新志》等书。同时,他也有诗名,在任上写了很多诗,《剑门》即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
        首联“蜀门谁肇辟?混沌自能神。”蜀门指剑门关。西晋张载在《剑阁铭》③中写道“惟蜀之门,作固作镇”,剑门关地处蜀北,扼守四川北大门,是中原地区入蜀的必经之路,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故谓之蜀门。肇,开始。混沌,即天地未开辟以前宇宙模糊一团的状态。这一联的意思是,雄伟险峻的蜀地门户剑门关是谁开辟的?那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它从混沌的状态中生成。首联从剑门关的开辟落笔,突出其悠远的历史和混沌初分的神奇,意境深远。
        颔联“秦诈金牛过,唐衰玉辇巡。”上句用“石牛粪金”之典。金牛,亦称“石牛”。相传战国秦惠王欲伐蜀,因山道险阻,无法通行,故作五石牛,言能屎金,以欺蜀王。蜀王于是命五丁——五个力士开路而引之,秦军跟随五丁入蜀并灭蜀。下句用玄宗、僖宗之典。玉辇,古代帝王的乘舆。唐天宝十五年唐玄宗为避安禄山之乱奔蜀,中和元年唐僖宗避黄巢起义入蜀,二君皆路过剑门。此联用两个典故,一叙蜀亡,一叙唐衰。剑门关作为川北锁钥,见证了太多的朝代兴亡。诗人作为剑州的地方官,对剑阁的历史应该非常熟悉。故此联表面只是叙典,但“诈”“衰”二字,还是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是为蜀亡感到不甘?还是为唐亡感到惋惜?或者是借此表达对时政的担忧?我想,应该是兼而有之吧。


        颈联“水声如吊古,草色自成春。”由对剑门关历史的回顾转入到眼前景色的描写。剑溪中流水潺潺,声音在山谷中回响,仿佛是诗人在面对历史、面对雄关发出怀古之叹。而山上的野草,在经历了冬天的沉睡后,在这个春天里重新发芽、生长,一派春意盎然。可是在这一派春色之后,隐藏着曾经在剑门关发生过的多少金戈铁马、改朝换代的历史事件啊。诗人闻溪水潺潺而生吊古之情,见青青春草而含黍离之悲,言浅而意深,语近而旨远。
        尾联“设险闲双剑,时平且摖文”。杜甫在其名作《剑门》④里咏到“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天造地设的天险雄关,“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⑤两崖高耸,宛如墙壁,砌垒之状,仿佛城郭。只要有一个人怒而据守,即使百万人也莫敢近前!这样的剑山天险(剑门关有大剑山、小剑山,形如倚天宝剑,故称“双剑”),在动荡时代是护佑蜀地的重镇,而在这天下太平的时节,却只能闲置,任春水自流,任春草自青。摖(qì)文:写诗文。摖:挑选。诗人撰文写诗,是要称颂这盛世太平之治吗?或许,这个“闲”字,还蕴含着一些别样的情思吧。
        综观全诗,诗人自剑门遥远的历史着笔,咏剑门雄关自混沌中开辟,叹蜀道见证几多朝代兴亡,借古抒怀,融情于景,颂天险闲设,盛世太平。在表面的不动声色之下,我们又能感觉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虽然他在剑州这块土地上只生活了短短的六年时间,但从这六年时间内他为剑州所做的那么多事情来看,李璧是一位忠君爱民、胸怀天下,有救济苍生之志也有治世之能的官员。能得到老百姓的热爱,数百年后仍然享受立祠祭祀便是明证。这样的话,在面对千百年来屡遭兵火战乱的剑门雄关时,浮现在他脑海的,是不是也有对因自己昏庸而致国家灭亡的蜀王,以及因自己荒淫而引来外敌和战乱、不得不从长安恓惶奔蜀的玄宗、僖宗的嘲讽?正德天子明武宗朱厚照,史书评价分两个极端,褒之者说他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乱,败蒙古王子,应州大捷败鞑靼军,是一代明君。贬之者认为他无赖、贪杯、尚武,喜好玩乐,荒淫暴戾,荒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同年,李璧即升任云南临安府同知。如此看来,李璧在剑州任上的政绩,似乎并未得到武宗的赏识,而在他死后却立即得到提升。在面对蜀道、剑门时,他的吟咏之中,是否也含有对自己虽满腹才华却沉沦下僚、不得重用的忧伤?尾联的那个“闲”字,是否也隐含了他渴望能够拥有一个大展身手、建功立业、属于他的时代?当然,这些内在的情感,诗人无法也不会在诗里明言。我们看到的,是诗人对剑门神迹的感慨,对帝王落魄的叹息,对水声草色的描摹,对太平盛世的颂扬。而诗人的那一缕忧伤,恐怕只能藏在剑溪永远流淌的叮咚水声中,藏在剑门群山春天的无边草色中,供我们后人品味吧。
        
        注释:
        ①《剑门》,李璧,明代。引自《剑阁历代诗歌汇释》,雍思政编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3月,第283页,第284页。
        ②引自《剑门蜀道诗选》,贾映斌、雍思政、王浩生、魏相朝编著,巴蜀书社,1989年7月,第214页,第215页。并参见百度百科明代李璧词条。
        ③《剑阁铭》,张载,晋。引自《文出心缘艺出秀》,剑阁县文化局编,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第3页,第4页。
        ④⑤《剑门》,杜甫,唐代。引自《剑门蜀道诗选》,贾映斌、雍思政、王浩生、魏相朝编著,巴蜀书社,1989年7月,第185页,第186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