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期   作者:陈伯好
[导读] 近几年,核心素养理念逐渐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育领域当中,
        摘要:近几年,核心素养理念逐渐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育领域当中,使得现代教育形势发生了一些改变,将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设定为教育目标。受到素质教育的积极影响,体育的在高中阶段课程体系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凸显。这就需要高中体育教师认识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和前瞻性特点,并能将其结合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本文就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前言:在高中阶段,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体现,是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精神和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即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目标下,高中体育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核心素养理念形成正确的解读,并运用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一、运用多元化措施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与品格素养
        在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当中,体育情感与品格素养是一项基本组成部分,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比如,团结合作、敢于拼搏、“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在培养高中生形成体育情感与品格素养的目标下,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措施的多元化和综合化特点[1]。在教学中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保持新鲜感,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到“篮球”这个项目训练时,可以为学生组织篮球比赛。在比赛前,教师应该向学生渗透“比赛的输赢并不是这项运动的宗旨,在比赛中,应该避免发生危险和事故,坚持友谊第一的原则。”这样的思想。另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在比赛中,要想赢得胜利,每个队员之间都应该团结合作,使一个队伍形成一股合力,将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一旦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比赛活动当中,才能使其感受到真正的体育精神,逐渐形成核心素养。又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到“长跑”这个项目训练时,一些学生在训练中快要放弃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认识到“这项运动不仅能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还能培养学生形成拼搏精神。”当学生感受到鼓励的力量后,会坚持跑完全程。这种积极语言的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体育品格。
二、遵循生本理念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与习惯素养
        运动能力与习惯素养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身体素质以及运动习惯,在核心素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一些学生的运动能力较弱,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2]。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一味强调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忽略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形成运动能力与习惯素养的目标,教师应该遵循生本理念。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到“篮球”这个项目训练时,涉及到“单手肩上投篮”这个动作,教师可以尝试构建翻转课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单手肩上投篮”的微课,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掌握动作要领,并尝试自主练习。在课堂上,教师着重指导学生的动作技术,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动作。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对班级的学生实施分组,并让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项技术的要领以及在比赛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不仅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还能强化学生对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形成运动能力与习惯素养的目标。另外,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在课后,根据微课的内容进行反复练习,逐渐将体育运动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
三、坚持引导培养学生的健康知识与行为素养
        从高中体育教育现状来看,高中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所承担的学习负担和压力较大,加之很多高中生都不具备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健康知识体系。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3]。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知识,使学生能保持正确的体育行为。
        例如,在体育课堂中,学生训练休息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语言沟通的方式向其讲解一些体育知识,询问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运动情况等。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掌握健康知识,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比如,掌握体育知识能提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进身体健康水平的提升,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将来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等。对于一些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其制定运动计划,并引导其在掌握健康知识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锻炼。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同时,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当中。
结论: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高中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目标。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在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多元化措施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与品格素养;遵循生本理念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与习惯素养;坚持引导培养学生的健康知识与行为素养。通过本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舒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思想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的内容设计及锻炼方法[J].田径,2019(11):46-48.
[2]薛新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9):83-84.
[3]王洪兆.论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