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贫困生、调皮生都是弱势群体,他们应该倍受教师的关心爱护,在教师的细心滋润下健康的成长。可是在工作中,一些教师的变味教育伤害弱势学生。
学困生受冷遇
一些地方素质教育喊了多年,其实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尤其是中学,表面热唱素质教育,实际上是“闺女穿她妈的鞋——老样子”。学校考核教师唯成绩,教师对待学生唯成绩。学困生成绩差,受教师的冷遇就不是一件新鲜事了。学困生兵兵说:“因为成绩差,老师就是从我身边匆匆走过,却很少关注我,我是师爱‘被遗忘的角落’,说实话我很失望,也很灰心丧气,久而久之,我就对老师产生怨气。”
辅导学生也有这种情况,少数教师不是关照每一个学生,而是关爱有加成绩好的学生,对他们细心讲解、耐心辅导,希望他们为老师争荣誉。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就难有这样的待遇了,他们要么坐冷板凳,要么倍受老师的训斥。学困生柱子说:“有时候我也想进步,就诚惶诚恐问老师问题。结果老师不耐烦说:‘脑子进水啦,连这都不会。’老师的恶言让我的心里凉透了。”
贫困生受歧视
教师应该依据学生身高和视力安排学生座位,然后定期左右轮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可是少数教师不然,他们把安排学生座位作为特权,搞起不正之风。家长请吃的、给好处的,其孩子被教师细心关照,坐最佳座位,而贫困生家庭经济拮据,没有能力和教师走动,他们的座位严重边缘化。“初中三年,我一直坐在教室的后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次调整座位,都没有我的份儿,在班主任心里,已经没有我这个贫困生。”回忆往事,刚刚仍愤愤不平。
为利益歧视贫困生,这种现象在城区学校反映的特别明显。少数教师对贫困生“另眼相看”,教书育人厚此薄彼,他们为利益热心走进那些家庭富有,又常和教师走动的学生,而留守学生、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等因“贫困”受歧视。
调皮生受排挤
一段时间里,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学生食物中毒、交通事故、踩踏事故......接连二三的安全事故,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发文件,严肃纪律,督办检查,追究责任。应该说,各级领导对安全工作的要求没有错,原教育部长周济讲:“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生命是最珍贵的,安全是学校第一要务,必须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下学习成长。错就错在我们的少数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和育人的关系,他们借安全工作,肆意排挤调皮的学生,生怕这些惹是生非的调皮生,因不安分造成安全事故引火烧身,就想着法子排挤调皮学生,图一个眼不见心不烦省心省事。
教师排挤调皮学生归纳起来有三种方法:一是转学。面对调皮学生,少数教师不是走进他们,转化他们,而是欺骗家长,说班上“问题学生”多,时间长了难免相互影响,不利你的孩子学习和成长,不如换一个环境,转到另一所学校。多数家长隔行如隔山,难辨是非,顺着“好心教师”意图,稀里糊涂把孩子转学。二是留级。调皮学生因为有“问题”,学习成绩往往赶不上。少数教师压根没想到呵护他们、精心辅导他们,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是假惺惺劝家长:孩子学习很有潜力,就是基础差,如果留级,打好学习基础,将来保准是清华、北大的料。这话让不少家长心花怒放,心悦诚服让孩子留级。他们哪里知道孩子基础太差,加上心不在焉,既是留级,也难保就是优等生。这只是少数教师精明之处,他们巧妙的把调皮学生踢给他人,自己落个清静。三是走人。这些教师对待调皮学生有一个绝妙的杀手锏,就是给其家长签订军令状。军令状上关键的一条是如果调皮学生再出问题,家长无条件领孩子走人。调皮学生家长,因为自己孩子的短处,矮人一头,不得不违心的“签字画押”。少数教师,心不在教育转化调皮学生上,调皮学生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大,造成一个个调皮学生按“合同”走人。
无论是学困生、贫困生,还是调皮生遭受老师另眼相看,难免使他们心存怨气,走向极端。
《论语?宪问》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孔子认为,为师者,只有具备各种善良美好的品质、礼的修养,才能教育他人,才能令他人信服,成为他人尊敬和效仿的榜样。
作为一个教师,要把学生视作自己的孩子,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对于弱势学生,教师应从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诚心诚意帮助感化他们,不放弃、不歧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师的诚意和爱心一定会使弱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提升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