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作为新课改推出的创新型学习理念,目的旨在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建出一架稳固的情感桥梁,从而通过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与课堂环境的熏陶下促使学生共同配合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合理的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推动学生在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中共同进步,还对学生塑造合作意识大有裨益。而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课堂而言,正确的解答出复杂抽象的数学题前提为学生可以有条理性的对数学题完成读题解题,并通过讲题的方式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巩固,而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课堂;读题;解题;讲题
通常来讲,学生在反思错题时,往往会发现是由于自身读题理解错误造成的解题方向偏离了正确答案的解题思路。读题是学生正确解答数学题的核心所在,学生唯有将题目的题干信息充分理解透彻才可以进行后续的解题。而学生的解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学习能力的强弱充分体现,数学教师对学生培养解题能力可以将学生整体的数学成绩实现大幅提升,帮助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数学解题技巧,对数学知识的本意实现了加深体会。而对于讲题能力来说,其有助于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还会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1]。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
根据初中骨干一线的数学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与沟通创新教学方式时可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时,通常会由数学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对数学题目的阅读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会充分挖掘出题目给出的已知题干信息内容,要求学生对此标注注释。而这种生硬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为学生造成对数学教师的读题环节过分依赖,并对数学题产生错误理解,如断章取义、钻牛角尖等缺乏灵活的自主读题能力,学生对题目难以自行理解掌握,就无法展开后续的解题环节,或者对题目的错误理解也只会导致最终解答错误。基于此,广大数学教师不妨试试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完成对学生重要的读题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具体教学方法
教学“圆周角”这一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除了将圆周角的概念与基础知识内容悉心向学生传授外,还应充分留给学生自行讨论消化新学知识的时间。这时就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数学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其中将对圆周角知识理解程度较深的学生安排到理解程度不高的学生一组,使其帮助、带动圆周角知识理解较困难的学生共同学习。而对于圆周角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行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判断与通读,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主的标注出圆周角的重要组成条件,从而在互帮互助中培养学生的读题意识与能力[2]。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解题的培养
初中时期的学生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的难度相对于小学已然提升了一个台阶,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对解题关键点、思路与技巧缺乏相关数学知识理念的支撑,从而无法快速准确的对数学题目完成解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厌倦、疲惫的心理导致数学成绩直线下降。数学教师应针对此种现象积极研究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对于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而言,其本质就是为了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下通过互帮互组的学习方法推动学生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的帮助数学教师解决上述现象的发生。数学教师通过将学生按照数学知识掌握的熟练度划分为若干小组,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的数学知识掌握实力保持均衡的状态。由成绩好的学生充分引导成绩一般的学生完成对数学题目的解答,并帮助其纠正解题过程中的错误习惯与错误思路,并设定奖励机制,先解答出的小组会得到小的奖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这样一来,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成绩一般的学生进行解题过程中,等于自身又将数学题目解答了一遍,加深了相关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而言,学会正确的解题思路与熟悉掌握解题技巧,有助于其重新获得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共同将数学成绩实现提升。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讲题的培养
1学生对数学题讲题的重要性
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安排学生小组讲题活动,可以将教学课堂的主人归还于学生,让学生有更多自行交流讨论互相协作学习的空间。并且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课堂中,通常教学模式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作为主导者授课,学生对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兴致不高,容易出现走神溜号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另外,数学教师讲解相对简单容易理解的数学题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教学课堂的兴趣与热情;但是当数学教师讲解相对复杂深奥的数学题时,小部分学生又会出现听不懂从而产生放弃学习数学的思想。因此,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进行讲题活动,可以针对性让学生自行满足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需求,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教学课堂的积极参与度,充分调动数学教课课堂的学习氛围。
2培养学生讲题能力的具体教学方法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材内容中不仅将数学知识点的相关概念、理论与公式等整合编排,还具有大篇幅的数学题等。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授课中将这些数学题的相关数学知识点、解题思路、技巧等的传授与分析,也是学生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内容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师应抓住这个教材例题提供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完成对学生讲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师在实际数学教学课堂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将班级内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一定的理解程度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学习小组内进行互相交流讨论,通过读题、解题的流程为讲解数学题提供相关的思路。其次数学教师应在该小组内选出一个小组长,并引导小组长带领组内其他成员完成二次进阶式的探究与深入理解。最后由小组长客观的判断组内成员中理解程度相对较浅的学生运用变式的数学学习方法向其他组内成员进行讲题活动,使其加深自身印象的同时对其他组内成员巩固题中的数学知识的重点要点难点。同时数学教师应将其他学生按照其理解能力划分组成若干小组,并组织其充分将数学题题干读透,了解、挖掘题目题干的已知信息重点,进而进入到解题的环节。将已然完成讲题环节的小组内学生安插到其他小组内并树立为小组组长,按照相同的流程完成对其他小组成员的讲题过程,充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参与到数学题读题解体讲题过程中,从中锻炼学生对数学题的读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讲题能力。
例如数学教师的教学进程教学到“勾股定理”这一单元时,数学教师就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精心挑选两位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较高的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知识内容、定理理论与相关公式对数学题进行讲解。如一架长2.5米的梯子,斜靠在一面竖直的墙上,此时梯子底端与墙底距离0.7米,若梯子的顶端沿着墙向下滑动0.4米,那么梯子底端将随之滑动多少米?数学教师就可让那两位学生自行负责讲解与板书工作,一位学生将题目内考察的勾股定理的相关公式、知识点与解题思路步骤详细的对其他学生进行讲解,同时另一位学生将解题过程与自身的补充一一的负责记录下来。随后数学教师就可以将其他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继而开展二次进阶式的探究、分析与互相讲题,并挑选班级内数学理解程度相对不高的学生首先面向小组成员完成变式讲解。变式可为32分米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底端与墙底距离9分米,梯子顶端下滑6分米则梯子底端滑动多少米?同样一位学生负责讲解,另一位学生负责记录与补充说明。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采取这种通过数学题培养学生的讲题能力,可以让全体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更全面的掌握,对相关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完成加深巩固,深化了数学教师对学生题能力的培养,并且还会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等。
综上所述,小组学习的教学方式一经提出,帮助数学教师解决了诸多对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学生理解数学知识难的困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大幅提升。而对于培养学生的读题、解题与讲题的能力来说,更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得以对学生的数学成绩实现整体提升,还会培养出学生的合作配合意识,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好了坚实的道路[7]。
参考文献:
[1]孙亚宁.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应用题读题能力[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91.
[2]孙云娟. 生态课堂,合作学习,共同成长——初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透析及有效条件创设[C].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0: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