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课改以来,小学语文就一直向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素养不断努力,学生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对词语的积累和理解能力。本文通过阐述利用层递式教学对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提出几点小学语文理解词语的层递式教学策略,以此促进提高学生词语理解和积累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层递式教学
当前,许多小学生在入学以前就学习了过多汉字、词语,但实际上他们仅是理解词语的字面义,而对于词语的引申义、代指义和特殊含义都无法掌握和使用。根据2019年《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阶段目标,体现出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学生在第一学段应认识常用汉字并会写。在第二学段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同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第三阶段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由此可见,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词语的能力有不同要求,而层递式教学方法恰恰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
一、利用层递式教学对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
(一)层递式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加强理解词语水平
学生在看到一篇陌生文章,能够对文中的字词、句、段含义理解正确是基础,但是小学语文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逐年提高的,从最初的理解词语一般性、书面义,逐步到能够使学生理解文章中词语的含义,再到能够理解课文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明白作者对文章中字、词、句的使用奥妙之处。那么层递式教学就是从简单的理解词语入手,把握由少及多原则,通过朗读词语、书写词语、认知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活力,然后结合实际对词语进行具象化解释,培养学生对词语的感悟能力,在这一过程当中把握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到理解词语的过程中,保持词语学习的鲜活性,如此就能达到理解词语的渐进性,可以逐步加强理解词语水平。
(二)层递式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层递式教学就是通过长期层层递进,从培养学生在词语理解方面的能力和独立理解词语能力着手,全面掌握小学课文文本中存在的词语的本意与引申义,然后在学校内创设课堂师生分析词语、理解词语、学习词语的积极氛围,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研读文本、感悟文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终学生对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词语能够独立掌握应用的能力。
层递式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以学生主动地去进行学习,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来进行设计的教学方式,而灌输型教学则是学生单一的从教师教学中汲取知识,或被动或主动的进行学习,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前者教学能够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是新课改所倡导以构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主要负责传授知识,而学生只有通过对知识进行思考、实践练习、应用,才能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
二、小学语文理解词语的层递式教学策略
事实证明,我们的确可以利用层递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学习词语、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层递式教学在很长时间以来都应用在学生写作教学方面,在理解词语方面使用较少,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需要在已有的层递式传统教学基础上,按照学生实际学情进行教学方式优化,促进学生理解词语学习。
(一)利用课程导入环节完成层递式理解词语关联、深化
课程导入环节往往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始印象”,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完成教师对接下来开展教学的铺垫。
在这一阶段,教师无论是通过影音导入、游戏导入还是故事导入,又或者是旧课回顾,都不可避免需要让学生联系到之前所学习到的相关知识,所以在这一阶段我们就能够通过课程导入环节,在学生已知词语本义基础上完成相关词语之间含义的关联、深化。
如在完成了二年级下册第五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文时,有一句“寻找雷锋的足迹”,其中学生已经知道了“足迹”的本义是指“走路所留下的痕迹”,也明白课文中是指雷锋从泥泞的到路上走过所留下的印记,但是他们可能并不能够理解这种具象的“足迹”是寻找不到的,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对小溪、小路上发生的雷锋故事进行理解,就能明白“足迹”还有一层“人生经历大小事物后所留下的价值”的意思,在本篇课文中其实就是想让学生掌握这一含义,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或考试中往往不会对这层含义进行检测,但在日后的写作汇总可能会对其进行运用,所以我们必须保证学生对这类含义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对于这种具有本意和引申义的词语,教师可以伴随在课程导入环节生字学习时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进行含义阐述,完成知识扩展,保证学生知识储备量。
(二)教学中层递式营造语境氛围,促进学生理解词语感悟力的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字、词、句、文的之间的重要关联,这些经验即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也依然能够为词语教学和理解词语提供宝贵经验。但小学生的主要学习环境还是要依托于课堂,因此如何在课堂内设置良好的学习氛围,完成学生能力提高成为关键。低学段的学生思维具象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在进行理解词语指导时,可以通过摸拟开发情景、借助想象等方式故意制造趣味性较高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中学段学生对基础词语有了一定掌握,但对于重点词语还不能揣摩到词语背后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场景,运用需要学习的词语词义,让学生感受词语张力,更好感悟词语在文章中的意蕴。高学段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解词语的能力,所以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创设情境,敢于想象,在情境中让学生揣摩词语的准确性,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三)课内词语基础学习和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结合
理解词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词语基础能力得到锻炼,因此,仅在课堂内部完成理解词语教学是不够的,理解词语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以后能够服务于学习,还要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课外阅读当中,因此就可以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的词语学习逐层递进的指导方法,形成学生良好词语理解力。
在课内,虽然当前的小学语文课文内容都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但按照目前的小学语文标准,学生的词语积累量和理解词语能力远没有达标,所以学生还要在常规单元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对选读课文进行独立阅读学习,对文章中包含的生僻词语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查找工具书、查找工具书以及通过想象等方式理解词语。
语文课重在训练。所以我们还要增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词语的机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庭阅读活动、小组共读活动等,把理解词语这项学习引入到课外,增加学生词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机会。课外的阅读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词语的内涵与语言的丰富美丽,从而增强学生对理解词语的兴趣和能力。
当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和优化理解词语层递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形成小学语文理解词语培养途径的有效操作方法。
三、结语
在日常词语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理解词语的教学实践,要及时根据学生实际学情,调整和实施合理地教学计划,根据学生不同能力层次建立不同层递式教学模式,探寻理解词语的分类最佳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词语水平。
参考文献:
[1]童慧.浅谈低年段词语理解教学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8(31):67.
[2]丁强.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J].甘肃教育,2017(13):93.
[3]刘潇潇.基于三大策略理解词语意义[J].小学教学参考,2017(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