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要是只凭教师在课堂讲解,不仅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无法让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而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制力和注意力不是很强,并且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要是在数学教学中还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课堂学习效率,而且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这样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小学生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前言: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该强调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连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还能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及实践应用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力逐渐激烈,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年脱颖而出,就要有较强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冲破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进而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还能提升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知识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是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活中发展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慢慢学会解决相关数学问题,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理解能力。传统的教学内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这不仅让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无趣,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探索欲和求知欲。将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进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更加投入的去学习相关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石。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生活化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完成应试任务或者教学目标,导致生活化教学模式固定单一,强制将生活化内容引入教学课堂,这样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让生活化教学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甚至还会引起反作用,导致学生厌烦学习,进而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时常会出现教学内容不合理,并且选用的生活材料不恰当,这严重影响了生活化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时会连任上课,没有太多的备课时间,同时缺乏对生活化相关材料的搜集和筛选,进而导致生活化教学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三)教学手段不合理
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课堂局限教学,忽视了课外教学的重要性。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虽然让课堂教学实现生活化,并且也收获了不错的效果,但在课外教学中,没有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没有将所学知识进行相关延伸,无法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突破形式,力创生活化情景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连接,为学生引入真实生活案例,让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随时随地的感知数学知识,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如:“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列举出生活中一些与之类似的图形,让学生进行感知,并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区分二者区别,进而展开相应课程教学。另外,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不仅要精准把握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积极为学生营造生活化情景教学环境,如:“统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测量体重的视频,等学生观看之后,教师让学生各自汇报自己的体重,然后教师这时就可以提问:怎样才能使班级所有学生的体重一目了然呢?进而引发统计相关内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生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课堂教学顺利展开。
(二)科学选材,深挖生活化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开发成为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时,一定要科学选材,确保生活化教学合理恰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活化教学顺利展开。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可以以人民币作为教学材料,然后给学生营造超市结账的情景,像水果10元,零食30元,给收银员100元,自己还剩多少钱?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在科学选才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数学生活化教学内容,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如:教师在教学进行讲授“计算”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去不同超市观察苹果的价格,并将相应的价格记录下来,让学生计算出最高价和最低价之间相差多少,这样不仅将生活素材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还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让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课程延伸,巧用生活化教学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生活经验方面的资源,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扩宽知识面。如:教师在进行“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一课程讲授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回答哪些是四边形,然后再让学生在找出的四边形图片中,找出比较特殊的图形,接着教师引入“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纸折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并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四边和四角,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进而加深学生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了解,教师在学生掌握和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相关内容后,可以适当地延伸一些“长方体与正方体”内容,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积极运用各种生活化教学手段,进而让生活化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营造生活化情景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科学选材,深度挖掘生活化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将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巧妙运用各种生活化教学手段,为小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感知数学能力,促使小学生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进而达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增添更多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艳霞.提升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学周刊,2020(22):57-58.
[2]何海滨.浅谈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学周刊,2020(21):39-40.
[3]赵红庄.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20):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