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备课是小学语文老师上课之前所作准备的核心环节,发挥着总领作用。高效、成功的备课工作可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能够帮助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语文课程。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文本教材进行细致认真的研究后进行合理科学的备课,这是成功完成一节语文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教师的备课工作准备得越精细,学生的学习效果无疑就越显著,好的备课可以在无形中让教学过程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乐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能力;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想呈现出比较好的课堂效果,那么课前的备课工作是一定要做到位的。作为讲课的基础材料和前提条件,备课环节的地位某些时候要比讲课都重要一些,能否精心完成备课工作可以集中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如何。教师在课下研究课本、收集相关资料以及开展和学生对话交流的能力都是可以在备课工作中得到有效提升的。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深远而重大,所以小学教师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关键,教师的备课内容重点不仅仅要关注课本,还要考虑到学生生活等其他相关因素,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重难点等都要有充分且独到的解读,只有掌握和深入了解学生这一关键对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计划
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基础性的了解是教师进行良好教学活动的前提。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习惯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后,才能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切实考察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要善于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际放低姿态从学生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从分析和研究小学生群体的身心特征、爱好特点等出发设计教学计划。教师还要善于把平时所观察和总结到的内容有机结合到课堂的授课内容中,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教师们在揣摩和观察每个学生的个体特征时,也不能疏忽对于每个年龄段学生特点的把握,这也是教育事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力经验。比如说同样学习一首古诗词,中学生可能需要深层理解其中所要表现的写作手法和情感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和练习;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所需要掌握的仅仅是简单的词句和表面情感即可,类似“生存或死亡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有点不合时宜了,所以要选择符合学生学龄段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备课。对于课堂上所教授的知识,教师在课前备课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如何,充分尊重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来理解所学内容,在备课工作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要做好引导诊断以及监督评价,备课时要将内容尽量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形式然后再通过课堂展现出来,要让学生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有主人翁的存在感,这样会更有利于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小学生们找到学习的兴趣点。
二、钻研文本,广集资料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要求学生提前预习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同样需要提前备课。其中关键的步骤是教师要在备课时比学生更加掌握学习内容的重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内容的最直接媒介,而教师想要把这些重要内容熟练、透彻的传递给学生就需要完全将教材深入研究、融会贯通。
如果教师连自己都不能熟练运用教材知识,就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授课,也会阻碍小学语文的课程进展。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加入了小学教师的队伍当中,他们中的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受到的教育较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对自己来说能够轻而易举掌握,所以就没有花太多时间去备课,这样的想法导致部分教师无法认真对待小学课程教育,导致其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习质量也不高,所以教师认真备课对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活跃、好奇心和兴趣都非常强的阶段,其个体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教师更应该要课前认真备课,对教材和学生都有充分的掌握。
除了重点研究文本内容之外,课外的资料收集也不光是学生的课下工作,老师们同时也要做好这一项内容的收集。例如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教师有必要就圆明园及晚晴的历史背景、事件发生的历史时间等对学生进行大致科普,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和理解能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前自己收集相关资料,教师自己更要对此有充分的准备。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这些资料教师除了通过传统的方式阅读书籍获取,更为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互联网搜索。教师在课堂上,在做好基本的生字词教学的基础上,适当为学生介绍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等,能够更加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三、提前设置情境,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教学活动其实从来都不是教师一人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学生进行认真听讲和充分互动,才能将一堂课有效地完成。而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前一定要提前设置好课题情境,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与提问当中,这样不仅使课堂氛围和结构进一步优化也是对教师能力和职责的考验。
比如在讲授《颐和园的廊与画》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心目中的颐和园是什么样子的,积极讨论过后教师播放自己收集的颐和园相关精彩内容,这一方法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他们好奇心的和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适当播放相关短视频来带动学生们更好地融入课本内容,让他们认识到原本枯燥的文字也可以生动起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成立讨论小组,将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享和对比,这样可以间接地扩展学生们的视野、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课后也可以以“颐和园的廊与画”为主题布置相关的课外绘画作业,在下一节课开始前进行评比等活动,不仅很好的总结了上一节课,也为下一节课的开始做了充分铺垫。
结语:
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更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空间。语文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工作,扎扎实实备好每一节课,使备课真正发挥实效,才能成为这个神圣空间的守望者、引领者,当好课堂的首席。
参考文献:
[1]张艳艳. 新课程下提升农村小学教师备课能力的策略[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9(3).
[2]张文燕.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好备课工作[J].小学时代(奥妙),2018,(1):28.
[3]张娟. 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能力的策略[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6, 000(012):51-51.
[4]莫启翠. 新课程下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能力的策略研究[J]. 课外语文, 2016, 000(004):67-67.
[5]潘飞.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备课[J]. 软件:电子版,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