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儿童小学语文工作开展探索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刘艳
[导读] 培智教育是针对智力有障碍的儿童所设置的
        摘要:培智教育是针对智力有障碍的儿童所设置的,这些儿童由于有一些先天的或后天造成的疾病,难以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在智障儿童中也分有各种情况,他们受到损害的程度不同,学习能力也就不同,怎样使学习能力不同的儿童在接受教育时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难点。本文将就这一情况进行有效探讨,从而给予广大培智教师一定的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培智儿童;小学语文;有效探究
        前言:尽管现代教育已经给予智障儿童教育很多帮助,但是智障儿童之间差异过大,难以进行管理或知识教授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于培智课堂中,如何立足于他们之间的差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孩子本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对于智障儿童这些特殊儿童来说,更是这样。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智力发展不完善,智障儿童往往更加难以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在这种课堂教育现状下,教师应该实施更加积极的课堂导入,使学生能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堂的学习氛围烘托起来,使学生能够从课下的状态转变为课上的状态,从而开始学习的过程。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音乐或视频,在五官都运转的情况下进行导入,这样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讲解《校园春色》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儿童展示校园春天的图片或视频,使校园的真正影像展示在孩子面前,从而使孩子在脑中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同时通过视频中声音的传播使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视频所播放的事物上来。这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导入语:“孩子们,大家看屏幕上的用教学楼和春天开的花朵漂不漂亮啊?你们喜欢校园的春天吗?”通过这样的问题连用,使孩子能够在脑子里思考,同时对校园的外形进行观察,了解教学楼的外形特点,在教师的问句引导中观察校园春色,了解校园的春天都有什么的,知道花朵的颜色是粉色的。在这样的教学导入中,孩子的注意力被教师吸引到视频中,更有利于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实施。同时,对于学生的趣味性引导,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乐于在语文课上学习,与语文教师交流沟通。
        二、注重知识统一,提高学习能力
        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比正常的孩子要稍差一点,但是教师教学的内容要和普通的教育过程一样,在知识的系统性上和连续性上尽量向普通语文教育靠拢,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培智教堂中教学内容散乱,教学形式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科学的、更加现代的教学方法,是智障儿童也可以像普通管孩子一样充分解放思维,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锻炼,让学生不仅仅学会课文中的硬性知识点,还要学会课文中隐藏着的隐性思路,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从而在各个方面的学习都有所提高。
        教师要充分了解智障儿童的学习认知规律,根据规律科学的设置教学活动。智障儿童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记忆能力往往比较差,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进行知识上的连贯记忆,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例如,在教授《校园春色》这节课文时,根据第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读写了“生机勃勃、嫩芽、盛开、艳丽”等词语,在第二课时中,教师就可以使学生联系第一课时中学习的内容,谈一谈这些词语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如果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联系,教师要给予适时地引导,使学生了解这些形容词都是在形容校园的春天景色。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画出校园夏天的景色的样子,使学生能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画出自己心中的校园美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具象思维。教师通过将前后的知识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在思维中形成一个语文学习体系,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成长。
        三、进行合理评价,以学生为本
        不论是普通课堂还是培智课堂,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处于辅助地位,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成长。同时,评价教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往往是不明显的,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适时引导,利用鼓励的方式告诉他们,怎样的做法是好的,怎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教师评价的依据也不能以学生是否学到知识为依据,而是应该以学生是否有学习意愿和学习态度作为评价依据,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科学的教育状态。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知识的掌握往往是困难的,但是他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一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并且将这种思维模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就达到了 教师的教育目的。例如,在教授《校园春天》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的关注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生在生字词上的掌握,而是应该突出课文中的重点,使学生了解《校园春色》这篇课文中的美好,感受作者对校园春天的喜爱,使孩子能够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使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懂得一定的生活道理,而不是局限于背诵单词或课文。在培智教育中,教会学生如何生活远比教会学生知识重要,教师要本着教育为孩子生活服务的理念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真正地从课堂上有所收获。所以,当孩子从课文学习中体会到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好时,教师就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使孩子能够认识到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从而付诸行动。
        结语:综上所述,培智教育与正常的小学教育是有一定的差别的,但是对于情感方面的教育是应该一样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身边各种有利于教学的资源,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会如何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发展孩子的思维,使孩子能够和正常孩子一样受到平等的教育对待,从而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华泽.培智学校识字教学及其策略——基于《生活语文》低年级段教材的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0(11):27-31.
        [2]张茜.生活语文教科书低年级段口语交际板块的安排与设计[J].现代特殊教育,2020(09):42-45.
        [3]何鹏.微教学数字库:新课标下提升培智学校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J].绥化学院学报,2020,40(04):60-62.
        [4]魏彩虹.新课标理念下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07):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