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关系到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学习,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教学质量是评价教育水平的重要内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学质量需要提升。因此,教师要明确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1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
(1)缺乏对问答式教学的认知。新课改实行以后,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会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将问答式教学加入其中就是重要的表现之一。但是从实际运用情况来看,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对教师的影响较为深远,使得教师对问答式教学的认知仅停留于表面,没有熟练掌握问答式教学的技巧,所以,往往教师还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很少进行沟通交流。(2)不能够正确的使用多媒体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被应用到了实际教学中,多媒体就是其中一种,因此很多教师会将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工具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但是从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情况来看,教师也只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却对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教学课件的制作等功能并没有进行有效的运用。(3)教学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另一突出问题便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实践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不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能力。语文学科理论性比较强,教学主要围绕文学和文化知识而展开,对于学生的思想能够起到良好的熏陶效果,但如果教学缺乏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2.1更新教学理念,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上出现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通常认为降低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只有多交流、多实践这才是对学生主体地位落实的最好体现。这种错误性、片面化的认识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没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划的处理,反而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化课堂,要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学生能够依照自身比较喜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来开展学习活动,以此为基础对自己的学习规律进行总结,同时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理念实施不断的优化和创新,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优势得以最大化的发挥和体现。例如,在《慈母情深》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母爱这一主题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母爱的伟大,可以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对课文进行朗读,组织学生以课文中的角色来扮演,将作者所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之情抒发出来,最后组织学生将对目前所要说的话写成纸条封存起来,然后邮递给母亲。
2.2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其学习语文知识的动机。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就必须合理设计问题内容,以顺利抓住教材内容的关键点,这样才能全面表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分析:首先,教师应抓住课文的关键点,提纲挈领领悟课文内容;其次,教师要紧抓课文内容中存在的疑点,学生完成对课文的阅读后,会针对课文内容出现很多疑问,这种情况下教师应紧抓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去深入思考、发散思维。例如,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我向学生提问:“课文为什么将‘穷人’作为标题?”学生会回答“因为主人公桑娜就是一个穷人”“因为桑娜收养了穷人家的孩子”等。
从学生给出的答案中可以发现,学生对该问题存在一定疑问,这时我继续提问:“既然文章讲的是桑娜,那么为什么课文标题不定为‘桑娜’呢?请同学们深入阅读课文后,思考一下刚刚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我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同时整体课堂质量也显著提升。
2.3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认识与理解外界事物时更多地倾向于自身的直观化、形象化思维。信息技术手段本身具备直观化、形象化的鲜明特点,因此,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与组织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心理特征与思维特点相吻合,更能在调动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优化其实际的认知效果。从这一层意义来讲,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及质量。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常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体验,也使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及质量得到了显著的优化与提升。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课时,笔者特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开国大典的真实影像资料。学生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般,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中,跟着无数狂欢的人们一起感受着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学生看到了人的海洋以及翻动的红旗,听见了会场上爆发出的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聆听到了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更是见证了毛主席宣布的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一幕幕都带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与听觉感官冲击,使他们深入了解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无比自豪的心情。这样一来,无须笔者过多地进行语言上的讲解,学生便能透过作者笔下的文字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这便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价值所在。
2.4语文说话、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大量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只有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来实施生活化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让学生真正受到启迪,使他们更加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和生活的主人。语文教学中,我尝试采用“访一访”的方式来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中不是每篇课文都和我们的生活非常接近,有些课文中的人和事与学生有着较大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这些内容是需要学生铭记在心并将其精神好好地传承下去的。比如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革命者以及他们的伟大事迹。这种情况下,我便带学生走进光荣院,以实现和这些老英雄的零距离接触。学生看到他们珍藏的那么多的勋章,看到有的老人失去了一条腿,有的老人大拇指没有了指甲盖……他们心潮起伏;听着老人们讲述战争年代的故事,尽管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遥远,甚至只是在电视上看到反映相关内容的影片,他们依旧为之动容。借助“访一访”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最真实的素材,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3结束语
综上,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解决。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思想上的重视,并从行动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弥补和完善,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为学生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霞,潘军.浅谈“以人为本”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9(26):51.
[2]冯强松.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8(01):72-73.
[3]靳会新.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中华少年,2018(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