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张维龙
[导读]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逐渐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关注,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逐渐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始拓展课外阅读教学,将阅读教学由课上延伸到课下,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为此,本文对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系统教育的基础环节对学生学科学习与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标明确指出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阅读教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阅读教学大多以课本上的延展内容为主,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但阅读材料相对较为固定,难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此许多小学教师开始将目光转向课外阅读教学,希望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开阔自己的眼界、发散自己的思维,在课外阅读中感受的学习语文的乐趣并实现对语文学科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为此探究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重点方向。
1.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课标明确了阅读教学应当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以及评价的综合能力,注重课外阅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转变陈旧教学理念的一次重要尝试。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安排比较紧密,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与需要掌握的学科技能较为复杂,很少有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用于阅读,且以校本教材为阅读材料无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课外阅读材料形式多样、内容新颖,阅读时间可以受学生自行安排,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以兴趣为学习动机,阅读效率更高、阅读效果更好。课外阅读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巩固语文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可以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德育效果更加明显。在家长与教师的正确引导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学生能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
2.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途径
2.1结合学科素养挑选适合的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材料的挑选应当以涵盖语文学科素养内容为其基本标准,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科特点与教学大纲,可以选择教材内容的延伸材料为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以以补充系统课程内容为主要目的来挑选阅读材料,尽可能的拓展学生思维与眼界。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牢牢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发展特点的课外读物,尽可能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思想境界的全面提升[2]。

如在教学《端午粽》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端午粽》一课内容为学生挑选与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有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了解端午节由来及相关节日活动以丰富知识储备,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的认同感,无形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充分满足了课外阅读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2.2制定阅读计划以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较低且自控力较差,课外阅读过程及阅读效果很难得到系统的考量,为此,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引导学生按照原定计划完成阅读任务。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并能够在课外阅读中有所收益。在《我来编童话》这一习作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阅读各种课外童话的计划,明确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并学习写作方法等任务,按照任务清单逐步完成阅读活动从而最终将这些知识进行内化,进而对童话编写任务进行尝试。
2.3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以丰富阅读形式
        小学生注意集中能力较差且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维持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活动一定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在充分考虑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个性化发展、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基础上设计以演讲比赛、故事会为代表的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在学习过《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描绘某地景色类的文章后,教师将学生分组后以“印象最深刻的景色”为主题让学生进行一次“故事会”,这种课外阅读活动并不局限于文字,而是充分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并在学生相互交流中实现知识经验的积累,丰富多样的阅读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升阅读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4透过教材内容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日常教材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阅读技巧,只有充分掌握各种阅读方法才能实现课外阅读效果的有效提高。精读法是课外阅读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课外阅读材料由表及里的、一字一句的阅读与分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针对某个文章的某个特点展开深刻探讨,从而实现对写作手法的内化。其次,速读法以其无需发音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信息处理中,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的目的。最后,摘录批注法的应用可以以文字记录的方式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加以整理,针对重难点、疑问及感受做出及时的标注,便于学生在写作任务时可做到心中有素材、脑中有思路[3]。
3.结束语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积累知识经验、开阔眼界并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并实现学生自身发展的基础环节,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的、有效的进行课外阅读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太恩.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渗透路径[J]. 学周刊,2019(09):110.
[2]张烈武. 小学语文教学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J]. 课程教育研究,2019(13):68.
[3]苏呼琳.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