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温亚莉
[导读] 吉林省洮南市蛟流河乡中学 吉林洮南 137117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在发展导向与定位抉择上也出现了很大变化。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切实寻求语文教学与新课程融合与对接上寻求突破与变革,并通过对教学措施的优化、育人导向的重构、教育方式的变革、知识内容的整合,让学生在新课程要求下获得更好发展与全面提升。使新课程真正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融入初中学生发展视野,为促进教学效能提升,推动学生发展而给予保证,奠基铺路。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行与全面落实,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标准、更多要求,也为学生语文学习给予更好指导、更多推动。可以说,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对教师与学生都有着全新挑战,也给予了更多机遇。在新课程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也逐步经历了初级阶段的“以教为中心”,发展阶段的“以学生中心”,提升阶段的“去中心化”变革,这一动态性变化,既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推动了学生的发展。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与新课程要求相背离、相脱节的教育教学现象与不可回避性问题,其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学生、影响了教学效率。对此,教师既要正确看待、给予关注、深入分析,又要高度重视、探寻对策、实现突破。并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优化、教育导向的重设、教学内容的整合、教育手段的丰富,使学生在新课程驱动下更好学习语文知识,切实提升语文素养。
        一、优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丰富教学情境内学习语文知识
        进入初中阶段,很多学生的语文思维都比较活跃,有着很强即时性、延展性、创造性。基于此,教师应该不断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适合学生思维激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浓郁的教学生态中释放其学习潜能,增强其思维能力。一方面,以培养兴趣为抓手,创新教学活动方式。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其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多创新教学的方式,设计诸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以浓厚的探究欲,强烈的进取心参与至教学活动之中,将演讲观摩、情境交际、辩论探究等教学活动融合至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民主、自由、欢悦的教学生态内实现思维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拓宽学生认知视野。对于教学中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关键的环节,利用多媒体教具,网络资源,微课素材等辅助下,丰富其认知生态,拓宽其学习路径,让学生在多元化、多样性学习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在丰富、鲜活的教学情境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切实激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自会得到充分落实。
        二、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多元认知体验中参与教学活动
        在互助、协作、分享的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夙愿将会得到切实满足。因此,为了确保教学目标得以高效达成,教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互动性的教学活动,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一方面,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契合,并让小组合作切实服务于学生发展,切忌活动开展与教学实际相互脱节,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必须做到难以适中,利于全体学生参与和实践,且尽量结合生活实践,以促使小组合作由课堂向生活顺利过渡,由知识向能力全面衍射,为确保学生语文素养培育而拓宽路径。例如,在《变色龙》教学中,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分为五组,随机抽选一个小组的六名充当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让其余四个小组充当听众,根据自己理解对不同“角色”的朗读予以点评和指导。在朗读结束后,再顺势设问:小说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有怎样的特点?课文中奥楚篾洛夫警官总计变化了几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让每一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抽取一个问题,在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开展深度研讨。

最后,让不同小组就自己对不同问题的合作交流结果进行反馈分享,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交互中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发展也会向着新课程要求无限靠拢,语文教学的发展性自会无限增强。
        三、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深刻学习体悟中丰富语文情感
        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既是新课程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全新要求,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具体教学指导中,教师应该结合文本特性,在教学措施的实施,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充分考量,以确保学生在深度参与中真正实现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导入时,尽量以文本所对应的时代背景、典型案例等辅助开启教学,为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提供辅助。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灵活选用不同阅读策略,让诸如精读、默读、泛读、朗读等方式融合至不同教学环节,为增强学生理解,推动学生学习而铺设道路。例如,在《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借助“孔融让梨”的典故为引子,实现对课文外沿的拓展。在进行《富贵不能淫》阅读指导中,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开展自学,随后进行自读,在默读、朗读、泛读等不同阅读策略的促使下,理解蕴含于课文深处的作者思想情感,最后再整体剖析,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实现新课程要求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充分融合而给予保证
        四、拓宽教学路径,让学生在鲜活教学刺激下扩充学习视野
        初中语文在育人导向上,有着很强的文化价值、美育功能、德育作用。因此,教师在践行新课程标准要求时,应该从拓宽教学路径为切入点,在教学指导中灵活应用诸多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促使学生在更加丰富、多元的认知刺激下开展学习。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对应的教学视频、图画、音频等应用至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中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在课外作业中,可以多倡导、鼓励学生阅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典故、史料等,不断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积淀,拓宽其语文视野,丰富其知识构架,为语文教学更好开展而注入新鲜血液。使学生在多元性、丰富性教学驱动下,不断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养,扩充语文学习视野。
        五、结论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既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对学生的机遇。不论在教育导向上还是教学内涵上,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都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发展夙愿,更好顺应了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发展趋势与育人定位。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时,应该以新课程要求为驱动,立足学生现状与实际,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措施的重构,以促使学生在更为科学、有效、丰富、多元的教学活动中,实现更好发展和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耀壮.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J].名师在线,2019(29):64-65.
        [2]白晓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刍议[J].学周刊,2018(30):57-58.
        [3]宋影.简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57-58.
        [4]张彩梅.初中语文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1):17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