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随着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愈来愈被人们所关注。传统语文教学中通常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忽视了课外阅读,这就导致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通常都是老师教什么就学到什么,长期如此,其自身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成效也不尽如人意。本文对小学语文高段延伸性阅读指导策略展开了分析和探讨,旨在更高的推动小学生进行延伸性阅读,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延伸性阅读;指导策略
1 引言
小学语文学习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是打下良好文学素养的基石。学习语文知识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阅读正是小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激发阅读兴趣,扩展阅读途径,增大阅读量,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的愿望,也是学生发展的必经之路。语文学习材料不仅仅包含课本上的课文,还应该有包罗万象的多渠道的学习素材,只是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拓展延伸。在课堂上适当延伸课本外知识,课余时间鼓励学生们课外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必须进行延伸性阅读指导。
2 小学语文高段延伸性阅读指导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阅读教学上的思考和改进也日益加强。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尽管有一定的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但阅读量不高,身心也未得到完善的发展。这个时候合理的安排小学生延伸课外阅读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课文,还要适当的延伸拓展,这样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深入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知识,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对教师来说,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核心任务,课堂教学中,应该着重于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们产生阅读兴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更应该重视小学生的课外延伸性阅读。小学高年级学生,正是充满好奇心,急切希望了解世界的孩子。引导延伸性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益于今后的阅读学习,提高他们们的写作水平,进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力,逐步形成较高的文学素养。
3 分析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的现状
小学高段阅读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政策落地的教学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进步。具体表现在其一,扩大了阅读范围。也就是不但研究课本和试卷中的阅读内容,而且逐步在向课外阅读发展;其二,教师的教学素质在整体上有了提升,促进了阅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在有一定创意的阅读活动开展中,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阅读水平。例如,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朗读表演或学生自己作文自己朗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高段的语文阅读不能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有效地结合提高学生对美篇赏析能力;阅读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脱离的较远,缺少相辅相成的作用,不注重课内外的教学联系和写作思维训练等,严重影响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4 小学高段延伸语文阅读的策略
4.1 开发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在阅读兴趣
开发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积极开发利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升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化艺术氛围。例如,教学阅读课文《山雨》。这篇散文是当代著名散文家赵丽宏的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作者笔调清新以独特的感受和神奇的想象,向读者描绘一幅有声有色的雨前、雨中、雨后的山林雨景图。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刘珂矣、百慕山石作曲,王婧琵琶演奏《芙蓉雨》做美篇阅读时的音乐背景。
学生在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雨声音乐效果中,体会文字描绘出的视觉与听觉、想象和联想,在音韵美、色彩美的情境里提升阅读时的审美情趣,提高对阅读内容的品鉴水平。学生在美文的情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加强了对文字描写进行“情景再现”的联想能力。
4.2 阅读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课内阅读教学实践与阅读学习的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延伸阅读的范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内时间较短,只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较短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不但要做好课文相关的阅读教学,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类似文章的查找,以便开展相关主题的更多文章进行自我阅读。例如,教学《用心灵去倾听》 。在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感知课文大意之后,结合老师设计的问题:话机里的那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是谁?她负责什么工作?这项工作在你身边被哪种科学技术取缔了?你对电讯事业的发展有怎样的感想?等问题,进行相关“话务员”、“人工服务台”的工作以及“拨号”、“按键”座机与手机的更迭,开展小组讨论活动。教师可以简单介绍通讯设备的变化,唤起同学么对通讯设备发展的探究欲望。如,电话的“拨号”曾经是“手摇式”的。需要“总机处的接线员接线”到你需要找的那个人的单位话机,才能进行双方的对话,之后有了直接拨号和按键电话机可以直接呼叫对方的座机,然后出现了方便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话。如今同学们熟悉的是最先进的具备可以随时语音、视频“影像留声”的全国联网的智能手机。以此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叙述的事情产生兴趣。然后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到网上搜集关于介绍通讯设备发展的文章,自行阅读,做好通讯设备发展历程的学习笔记,汇报到学习小组。由组内推选优秀作业上交给老师,由老师和组长共同评选作业完成的优秀小组,赋予相应的分值。也可以结合阅读所得,写出对信息时代到来自己的一些感想和见解,加强学生与社会科技的融合。使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了解了历史,知道了现在,畅想着未来。
4.3 在阅读中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阅读课教学内容有效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高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在选材上涉及内容十分广泛。许多阅读内容,不但很感人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作文水平。例如,阅读教学《最后的一头战象》。文章是根据“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藏书系列”中的一部中篇动物小说改编。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期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战争胜利后被善良人们的保护存活。直到自知生命大限已至,再次配上象鞍,来到昔日的战场凭吊“战友”,最后在“百象冢”旁用余力刨出一个大坑,把自己庄严地掩埋的故事。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首先标注出故事的自然节序号,其次是结和故事内容的发展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文章的小标题。例如,按照对战象的描写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即:英雄迟暮、重披战甲、凭吊战场、庄严归去。这种透过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段落划分和段意概括,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与作者的写思路相结合,在情感的共鸣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在阅读中的发散思维,有利于自己作文时能够围绕中心选材、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写作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具备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5总结
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在阅读中不断自我完善语文能力的过程。教学中开发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开展实践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及在分析、概括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读与写的联系,全面提高小学生高段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潘进梅. 浅谈小学语文高段延伸性阅读指导[J]. 读天下(综合), 2018, 000(005):P.126-126.
[2]杨镇基.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段语文延伸性阅读的实践[J]. 新课程(综合版), 2019(9).
[3]陈晓君. 探究语文延伸阅读教学在小学高段的应用策略[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9(5):015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