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读与写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读是为了给写奠定基础,写是为了能更好地去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大量地去阅读,然后加以练习,多读多练才能促进学生读写的素质。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仍然有好多学生即使读了好文章,也写不出来好的作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将课文内容与写作训练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及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读写素质。
关键字:阅读与写作结合; 善于运用; 巧于创作
引言:
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大多数教师都会把阅读和写作分开教学,学生体会不到读和写的关系,因此也不会举一反三,同时切断了读与写的联系,给教师和学生的感觉就是“读是读,写是写”,无法将读与写联系起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课文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将所学文章与写作内容有效地结合。
一、激励爱好,多仿写
众所周知,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中低年级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教师引用课文中的精句、表达方式、运用到学生写作中,告诉学生如何借鉴,如何仿写课文中的句子,同时如何引用到写作中。此方法既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爱好,同时也对阅读也产生一定的兴趣。
例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写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的改变,把读者带入一种感同身受的处境,感受着作者心里的失落。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用法,能够激发学生对人物描写的兴趣,感受相同人物前后描写不同而带来不同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例如《我的妈妈》这篇作品,学生通过阅读《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学习了作者的人物描写的手法,通过运用对比的描写手法,写出了母亲对待妹妹的和蔼可亲,对待懒惰父亲面目狰狞等等,学生以模仿课文内容,把所阅读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把读和写相结合,激发写作兴趣,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行之有效的写作方法[1]。
二、不同场景,善于发挥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阅读起来都是朗朗上口,但却留有很多缺口,给予学生们无限的想象潜力,则给学生写作提供无限的机会。而作为教师在此番缺口中要成为一位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发现课文中犹豫未尽、看似完整其实为读者留下缺口的内容,让学生把未完成部分进行伸展,将文章犹豫未尽的思路继续补写,又可通过另一段事情将其引入,把作者部分续写。则更易写出令人难忘内容,这样更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想象,也提高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到课文中精彩的内容[2]。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一文时,有一段作者写到里面人物到城里以后,头还能朝下,依旧能够倒立半天。这样立着,这样的心里想法,表现人物自己觉得很像一棵脱挺的树。因此,教师可在此处设计一个课堂训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一下文章里面的人物是觉得自己怎么很像一颗树,请同学发挥创造力续写一下文章里人物是如何像一个树的,如何用自己的话表示出来。有的同学则写“因为脸上总是洋溢着可爱的笑容,到城里又光溜身子倒立,坚硬挺拔更像一颗树……”让学生写作灵感来源于课文,发挥大幅度地想象,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此类教学方式的运用,让学生提高阅读以及写作的兴趣,也促使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们对文章有更多的理解,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同时要大胆写作,敢于下笔,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体会情感,抒发感想
“善于读同情感、巧于利用”在语文课堂中,蕴含深刻的含义。
教师要通过授课营造不一样的氛围,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教师的带动、学生的体会下能够轻易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渲染情感,与文章人物一起体验作者写作时的喜怒哀乐。这样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轻易下笔写作,同时也是写作最佳时机,既体会文中含义又能把文中语句带入写作中[3]。
例如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这篇文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划分重点语段,通过阅读领悟到写作的一些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对划分部分是否表现出了老人对待海鸥的特殊情感,以及海鸥对老人的尊重和对老人也有真挚情感。让学生先体会老人与海鸥那一份感情,将其带入到生活当中,引导学生联想起自己对待家里宠物的情感,让学生明白“关爱动物、是人类的责任、保护动物、是人类在保护大自然的和谐”,此类教学方式能够带入学生,使学生深刻体验文中情感,几分钟的随堂小练就能将学生的表述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发挥潜移默化的训练,加深学生的对文中情感体验,读中学写,更好地体验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
四、 拓展思路,巧改写
在每版教学素材中都有古诗词的编排,而这些古诗词都是流传经典的作品,每篇诗句中内容都浅显易懂,作者抒发的感想也充分的表达出[4]。而写人物、写景的诗句中,会将人物与景物抒发的感情描绘的淋漓尽致,而寄托事物诗词描述的很生动、易将人带入情感中。在教导学生理解诗句,引导学生将诗句中写景写人运用到写作中,将阅读所想即兴发挥,从而刺激学生们的兴趣。例如一位学生学习到《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版)这首诗的:写出了梅花美丽而坚韧不拔的形象,以梅花来鼓励抗战战士们要像梅花有这不屈不挠的精神、要有乐观的精神前进。由此他有感而发写出:“梅花在冬天倔强生长,在白白茫茫雪地一枝独秀,梅花的不畏艰难品质,正是需要同学们去学习的”。而这位学生的想法很容易引发同学共鸣,同时也激发更多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了兴趣积极性。这样的随堂训练无形中促使学生把阅读的诗句发挥到写作中,同时更大限度发挥学生兴趣、开拓思路、提高学生在写作效率,也有效地将阅读课文中内容有着更加深入理解。
让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尽量对第一人称减少使用,让学生通过另一种语言表述相同的意思,也让所写文章看起来思维逻辑更加紧密,章节更加紧凑。如文章改写,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句进行改写,既发挥兴趣,又为自己写作增添更多精美语句,也能够把所读的知识运用。
五、结束语
总之,读与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要让读带动写,写发挥所读知识,才能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有效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运用教材,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教材中发挥不同的练笔,这样既容易使其形成高效的创作能力,又能整体提高对语文兴趣爱好,同时提高自己的读写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桂新.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预习方法之我见[J]. 读与写(上,下旬), 2015, 000(002):109-109.
[2]王红霞.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整合[J]. 写作:中, 2018(1):117-117.
[3]王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关系[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 000(027):223-223.
[4]任廷杰.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整合[J]. 新一代:理论版, 2018, 000(020):P.198-198.
作者简介:
潘斌 中等师范(1961.11-) 男 汉族 甘肃省陇南市 陇南市礼县宽川镇陈集教学点 中小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农村小学复试教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