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但在当前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幼儿的健康发展。本文试着分析幼儿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尝试阐述在幼儿园中如何开展健康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纵观新《纲要》中的五个内容,健康排在首位,由此可见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当前很多幼儿园对幼儿的健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无形之中严重制约着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问题
(一)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模糊不清
当前,许多幼儿教师对健康的概念和健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还不明确,对于健康的概念还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观念上,认为健康教育就是个人卫生的保健和体育活动的锻炼。
(二)忽视幼儿的情感体验
笔者从所见到的一些健康教育活动中,发现许多教师为了让教学活动能够顺着自己的设计意图进行,使用单调而又枯燥的说教形式,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三)幼儿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有待提高
诸多见报的幼儿园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与幼儿朝夕相处的教师,她们的心理健康素质,深刻地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水平。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都还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他们的情绪、情感、思维、性格等都处在一个还未定型的阶段,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让他们充满好奇甚至产生影响。因此,关注幼儿教师的健康状况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对幼儿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三、幼儿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由此可见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尊重幼儿情感发展规律,贴近幼儿的生活,逐渐靠拢他们心理距离,才能有效地进行教育活动。
处于学校教育中最为关键一环的教师,他们的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这就要求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引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提高对健康本质的理解,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活动中,先要做到给幼儿传授健康知识,让他们懂得什么是健康,如何才能健康;其次是注重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态度,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并能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来;最后是对幼儿的健康行为和习惯进行培养,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
新《纲要》要求“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主的尝试。
” 孩子们都喜欢“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法,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适宜的教育方法。
1.利用儿歌让幼儿感知体验。
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激发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兴趣,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幼儿参与健康实践,获得自身的感知体验。
例如:中班的健康活动“我会系鞋带”,教师可结合幼儿学习的程度,穿插儿歌来进行教学。首先,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操作:“两个好朋友,交叉拉拉手;变只兔耳朵,搭个小山洞;钻过小山洞,用力拉拉紧。”最后,进行“系鞋带”比赛,强化幼儿系鞋带的方法,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在游戏中训练一些生活技能、健康行为。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也是最基本的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枯燥的讲解寄于游戏之中,利用游戏反复训练幼儿的生活技能、健康行为,使之形成稳定的行为、动作习惯。
例如: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叠被子等活动,就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唤醒生活经验,提高技能,养成习惯。
3.根据活动需要设置情景表演。
利用听故事、设置情景表演等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参与其中,了解其中的简单道理,掌握有关的健康知识。
例如教育幼儿如何在户外活动中学会保护自己时,教师讲讲《橡皮膏小熊》的故事,让他们知道橡皮膏小熊就是因为在玩的时候不小心才会弄伤鼻子和手臂,如果不小心就会变成橡皮膏小熊的,受伤后的橡皮膏小熊很难看的,你愿意变成橡皮膏小熊吗?小朋友当然不愿意,顺势就可以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使他们在故事中获得启迪,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三)科学的教育评价
评价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整体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关因素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应该对幼儿在健康教育前后的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加以比较,需要对幼儿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当然,在这个考察评价的过程中,要明确其教育效果的潜在性,不可能在短时间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采取诸如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对任课教师、幼儿家长的问卷,了解幼儿的健康认识、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等方面在教育实施前后的变化。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让幼儿对与健康教育活动有关的认识和行为做简单的自我报告,最终达到科学的教育评价。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既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又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教工作者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幼儿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努力提高自身对健康的认识,明确健康教育的目标,利用游戏,设置情景,引导幼儿去感知去体验,并能给予科学的评价,从而真正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79-83.
[2] 欧新明.幼儿健康教育基本理论要素的探讨[M].学前教育研究,2001(3):17-18.
[3] 石冬云.浅谈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问题[J].新课程学习,20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