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些许思考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亚兰
[导读]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摘要: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结合课堂实践浅述教学策略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字:小学低年级;趣化语言;自主探索;思考总结
  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形象美、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严谨美等,数是它美的元素,数学是美的学科!在小学数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板块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美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本文将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述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体验,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趣化语言,体验快乐
  在教授二年级下册连续退位减法和各位退位减法内容的时候,有许多学生分不清这两种退位减法的区别,计算也容易出错。究其原因,有的学生在列竖式时不知如何准确画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举了两个例子:

  师:同学们先看左边的竖式,先从哪个数位算起?
  生:个位。
  师:1减7够减吗?
  生齐声说不够。
  师:不够怎么办?
  生:从十位借1。
  师:从别人借东西要做个标记,要不然会忘记,所以我们要在十位上的数的上面画一个小圆点。
  师:同学们再看右边的竖式,从个位算起,2减9够不够减?
  生:不够,向十位借1,但十位上的数字是0,没法借。
  师:十位说,个位你别急,我先向百位借个1,我借了之后就可以借你了。
  学生们一听都很开心,感觉很有趣。
  师:那十位先向百位借1,先在百位的数字上画个圆点,现在个位可以向十位借1了吗?
  生:可以了。
  师:同学们,这两个竖式是同一类型的吗?
  生:不是。
        师:你能说说它们哪里不一样吗?
        生齐声答道:左边是连续退位减法,右边是隔位退位减法。
  本节课用趣化的语言创设一个有意思的情境,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重难点。《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对低年级的学生用趣化的语言创设生动的情境,更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
二、自主探索,思维开花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活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是学生初步接触概率与统计这一模块的内容。它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一些简单而常用的的统计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适当的标准,选用适宜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调查,收集并随时记录整理信息,体验统计活动能获得需要的数据。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了让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领悟统计思想方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
  师:同学们,我们班男生、女生分别有多少人?谁能帮老师收集一下数据?
  学生一听都跃跃欲试,最终我选了一个学生站在讲台上操作演示。
  师:你打算怎么收集数据?跟大家说说。
  生:我先数数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怎么数?
  生:一排一排地数。
  师:为什么要这么数?
  生:这样数不会出错。
  最终该生给出了结果:
女生:3+4+2+3+4+4=20(人)
男生:4+3+5+4+3+3=22(人)
  师:该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得出了结果,那现在你们想想如何让这个结果更简单明了地呈现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生很快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表格形式,有的用正字表示人数,有的用数字,还有的用各种不同的图形。
  师:同学们如果我想知道我们班属兔和属虎的各有几人,能从刚才我们的统计表格获得相关信息吗?
  生:不能,要重新收集整理数据。
  师:为什么?
  生: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了。
  师:是的,不同的问题决定了不同的分类标准,收集整理的数据也会不同。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问题不同,分类不同,数据不同,整理结果不同。
  生:收集数据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不会出错。
  生:统计结果的形式不唯一,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性。借助生活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教学实践。本节课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在体验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数学思维。
 三、反思总结,不断成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同样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总结能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学完一单元忘记一单元的情况,大多是由于学生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并未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内化吸收。故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总结能力。如画知识树、画思维导图、写数学日志等形式。
  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时候,好多题目很灵活,每天我都要求学生写一篇数学日志把他们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第二天拿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以下是一位学生的思考总结:


         结语
         数学核心素养主要由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组成,必备品格中涉及到联系、语言、量化、综合、反思,关键能力主要指学生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及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数学核心素养和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进而实现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覃小平.以问导学  促进发展——小学数学“以问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育,2011(12):10-12.
[1]王冬侠.生活即教育,玩乐促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思考[J].才智,2017(23):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