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国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对于学生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小学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初阶段,对小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乎其以后的学习生涯习惯以及学习态度。数学是一门需要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主性,有利于其以后对数学的学习研究。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 数学 自主学习 学生能力
引言: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处于学习习惯初培养的阶段,学生们对于学习的习惯,兴趣成为其以后学习的基础。数学学习一直是学生和家长的难点,作为老师应该教授他们学习方法,灵活变通,在四年级培养起他们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推动课堂的进步与学生的素质发展。因此教师也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精心设计课堂。达到学生与老师的双边互动,因此得注意以下重要方法。
1.树立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一定能力范围上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举一反三,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具备很快解决的能力。我国的学生多接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因此对自主学习的认知不够全面,不够了解。一般都是填鸭式的老师教授,学生吸收。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情况都少之又少。而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目的、内容、方式、时间。就可以基本掌握自主学习的精髓。
在这里不仅学生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概念,教师亦是。只有教师真正懂得、掌握自主学习的概念,才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所以教师也应转换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内课外的学习任务布置,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小,接受的教育少,所以没有被固定化,可塑性更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预习,复习。在预习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慢慢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予以奖励,便可以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兴趣。
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联系实际,让他们多动手:
第1题: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从对着的边a的顶点到边a作垂直线段。
第2题: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画出与边a相对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
第3题:借助方格纸,学生将发现几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大小不同,但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一样长的,所以它们的高相等。
第4题:通过在方格纸上画指定尺寸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边和高的相应关系,同时体会到边和高的长度决定了图形的大小。
画图示让学生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画,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先画指定长度的边和高,再画其它的边。
通过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使学生加深对三种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造学习情境,联系生活教学
创造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明白所学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让其在兴趣的引导下自主的去探索。而特定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也有概念培养,兴趣树立,数学模式的构建等好处。
生活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体验学习的快乐。如,小学数学教材《图形的拼组》,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制图像卡片,根据现实生活取材,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也可以选择给学生们分发一张A4纸,让他们自主地裁剪出不同的图形,并且尽量可以自由组合到一起。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比,最后进入正题,结合教材讲解相关的知识。如,三角形是稳定的结构,有三个边构成;正方形四个边一样长;圆形有圆心,就像钟表一样等。
4.勇于提问,师生互动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是为了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在学习中掌握学习主导性,不给课堂留下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为了解决课堂的遗留问题,也是鼓励学生大胆的交流,大胆的提问,对学生性格的培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更是学生和老师在课堂里角色互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引导,主导了课堂也被老师引导,教育着,所以学生勇于提问是其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其中一个重点。
例如在一节课中
师: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 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 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2+11.5=?)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师生互动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学习模式,改变了学生和老师的传统关系。这样可以解锁学生在课堂的拘束感,让学生体验不一样的数学课堂,在不停地思考,探索,提问交流中认识数学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主习惯。
结语:
四年级的小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已经度过了识数,读数的入门的阶段,引进了更多思考和基础的题型,比如图形,分数,应用题。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仅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更是为了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会和数学打交道,学会掌握知识技巧。这便是我们一开始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小学四年级数学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仅仅在于老师的引导教育,更在其自主学习的观念树立,勇于提问,勇于和老师交流,就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掌握“渔”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肖玉林;;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年01期
2. 刘红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年07期
3. 任德华;;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