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刘启梅
[导读] 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要: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核心素养”一词逐渐被教育学家提出并得到大家的认可,在以往应试教育下,教师为了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数,机械的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让学生采用题海战术等方法提高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从而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差,遇到同类问题无法举一反三。小学是学生夯实基础的阶段,因此在该时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主要探究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培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培育路径
1.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及现状
        数学核心素养不是某种特定的技能,而是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同时又高于普通数学技能的一种素质,是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自身数学思维和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个人长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学校课程的初级阶段,数学作为其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
        目前教育体系中,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还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应试教育下多数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偏重对教材原有知识点的讲解,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反复练习,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可以让学生牢牢把握教师的授课内容,但是这只是培养数学素养中极小的部分,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终将影响到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2.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意义
        小学是为学生将来更加深入的学习打基础的时期,数学作为一切科学的基础,为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可以帮助人类强化自身大脑思维。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自身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心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构建自身思维体系,首先,不断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应用能力,数学思维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拥有触类旁通的能力,为以后拓展知识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延展到实际生活中,数学能力优秀的人在处理事情时思路清晰,逻辑连贯,其主观能动性高人一筹。


3.培育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路径
3.1教师积极备课,充分发挥教材作用
        小学数学的教育主题和知识结构等,都被编排进教材中,以课本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所以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空的口号,最终需要教师以具体的教学方式展示出来,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发现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中间蕴含的数学素养,例如“正方体面积”的讲授中,基本的教学目标:理解正方体的面积计算公式、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运用该公式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等,这其中包含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力、符号概念、实际应用能力等,只有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不断的完善自身教学水平,才能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实现数学知识的传授,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切实的落到实处。
3.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还不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确实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问题都要在教师帮助下完成,比如个别学生在审题的第一时间暂时找不到思路,习惯直接寻求教师的帮助,这时要求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为学生提供解题方向,让其自身有思考时间,同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思想稍有停顿的学生时,往往为了帮学生节省时间,习惯立刻给学生提示解题技巧,但是这样会打断学生原本的解题思路,让其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兴趣和能力。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帮助其分析所学知识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只有学生自身拥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3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能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从而将数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例如除法运算的学习中,会遇到“16÷2÷4=”的习题,初级阶段学生的解题方法是分开计算,16÷2=8,8÷4=2,最后算得答案为2,另外也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把题目变化为“16÷(2×4)=16÷8=2”,加深了学生对于乘法结合律的印象,同时让学生明白了一种问题有多种解题方法,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立德树人的目标是核心素养的培育,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不断反思自身,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完善小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学素养的构建有助于人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自发的解决问题,用数学知识为人类的生活创作更为便利的条件,只有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素养协同发展,才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方位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可菊.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19,(25):88.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9.25.078.
[2]黄俊杰.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考试周刊,2018,(96):83.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96.079.
[3]周焕彬.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考试周刊,2018,(77):92-93.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77.082.
[4]展宗瑶.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浅析[J].学周刊,2018,(23):19-2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09.
[5]王靖.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6):82. DOI:10.3969/j.issn.2095-4743.2018.16.0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