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阳
[导读]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很多学生往往由于多方因素影响导致数学学习成绩的落后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很多学生往往由于多方因素影响导致数学学习成绩的落后,成为数学“学困生”,严重制约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因此,找准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制定好积极的应对策略,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重点教学攻关方向。文章根据作者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后进生;成因;应对策略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基础教育最为重要的人物,是要关爱到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素质教育理念灌溉下的好苗子。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和晦涩难懂,部分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产生恐惧、厌烦的情绪,人物数学很难学、甚至不想学,长此以往,数学成绩势必难以达到应有水平,成为数学科目教学中的“后进生”。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采取应对措施,激发"后进生"数学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掌握好数学的学习方法,真正实现"不同的学生都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不同发展"的目标,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师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小学数学“后进生”成因分析
        俗话说“环境决定了人才的成长”,我们身处一个“快餐时代”,学生的学习受网络游戏、影视娱乐等因素的影响较多,加之“读书无用论”的荒谬理论也大有抬头之势。加上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严谨性,一旦学生从思想上厌倦了数学科目,就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最终数学成绩每况愈下,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不难发现,一般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都表现出对小学数学的浓厚探究兴趣,自觉性较高,喜欢独立思考,钟情于启发数学思维的课外读物,善于用数学思维去分析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而后进生则不同,他们从不主动思考问题,也对数学课外读物表现得毫无兴趣,学习过程中的自制力也很差,久而久之,由于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影响,逐渐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恶性思维,认定自己为“差生”,导致数学成绩的节节落后。
        受长期以来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往往“以成绩论英雄”,不少教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优良率,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对于后进生则听之任之,忽略了对后进生的个性化教育。现在的小学生吃苦精神普遍不佳,自尊心比较脆弱,很难经受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且“后进生”往往叛逆心较重,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导致数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二、小学数学“后进生”的教育应对策略
        找准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成因,数学教师就应积极开发后进生的智力因素,采取多种手段提升小学生在数学科目中的学习兴趣,引导好后进生掌握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方法,最终提升学习成绩。
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安德鲁.缪斯有句名言:“渴望收到他人对自己的赏识,是人性的重要特质”。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同家长在“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上多进行有效的沟通,多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学习的问题,家校联合,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美国心理学家艾斯洛认为"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我们在教育过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保证后进生也能够有思考的时间,让后进生能在数学课堂上和绩优生一起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和归纳。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激发后进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后进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例如,教学“万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的计算法则。少数学生由于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度低,所以学习情况比较糟糕。课堂中,我先复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使学生明确做加法笔算时,要注意“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接着出示“285+33”,注重让后进生尝试练习,突出“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1”。再出示“285+933”继续让他们尝试练习,使学生知道“百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千位进1”。这时运用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找出上述两个例子的相同点,并用一句话概括。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这一计算法则。这时,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精髓和核心,可以把它看成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数学思想在数学知识的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起到了很好的沟通和纽带作用。因此要积极引导后进生多多以数学思想和抽象思维来看待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主要是为了帮我们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课程改革中一个主要的新理念。数学的抽象性、系统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生活中的感性材料,直观讲解,使学生便于掌握,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设更多生活化的情景,使数学不再是孤立的,不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
三、结语
数学是一门建立再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基础上的学科,在人类获得自身所处社会的思考或认知结果过程中产生的思想为数学思想。简而言之,数学思想能够提炼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有效解决数学有关问题且发展数学学科的一种指导思想。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数学相比起其他学科更为抽象和复杂,因此学习难度也相应加大。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课程是必修课之一,在小学学习阶段,教师应该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培养,实现其全面健康发展。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后进生”不完全等同于“差生”,“后进生”只是“迟开的花朵”,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多方探索和实践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师生共同成长”,做一名合格的基础教育工作者,

参考资料:
1 刘静;;培养小学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讨[J];学周刊;2017年15期
2 郑健;;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考试周刊;2018年08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