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以大连市某小学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中小学自尊自我评定问卷》测量自尊水平,探讨了自尊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小学低年级女生自尊水平高于男生;班级干部自尊水平高于问题学生。结合不同群体自尊特点,本文分别从班级干部角度、问题学生角度进行班级管理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自尊;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
一、前言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会适应社会、实现社会化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的运作状态,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骆舒洪,周卫洪,2001)。正确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法,需要教师、同学们共同探讨摸索。而自尊作为儿童个性的一部分,在班级管理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自尊是个体在社会化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和体验。这些对自我的评价成分称为自尊。对自己属于某类人感到满意的孩子会有较高的自尊,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对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感觉满意。相反,低自尊的儿童对自己不是那么喜欢,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而忽视自己表现出的优点。张丽华(2005)研究了儿童的自尊结构,发现3-9岁儿童自尊结构包括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张丽华(2004)运用问卷法研究表明,4岁和7岁是儿童自尊发展的关键年龄。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自尊发展的关键年龄,促进孩子自尊的健康发展,合理运用自尊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合理的班级管理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被试为大连某小学二年级205名学生,年龄为7-8岁。
(二)研究方法
1.问卷法
采用编制的《中小学自尊自我评定问卷》,该问卷包括五个维度:重要感、归属感、外表感、自我胜任感和社会认可,共20个题目,按1-5级记分,得分高表明儿童自尊发展水平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62,分半信度为0.8617。且具有较高的效度,经验证性分析该问卷的各项指标的拟合度较好。发放问卷205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7.6%。
2.访谈法
与班主任多次沟通,了解班级同学情况;和个别的学生单独交流,全面了解学生。
3.观察法
在班级进行为期6周的观察,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发言情况、学业成绩、课下活动等。着重观察个别的同学表现。
三、结果
(一)自尊问卷得分的描述性统计

表1 自尊问卷得分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如表1所示,将回收的自尊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的自尊水平低于女生的自尊水平。这和张丽华(2004)研究结果一致,即3-9岁的儿童自尊发展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孩自尊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孩。班级干部自尊水平发展较高,问题学生自尊发展水平较低。
(二)观察法分析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通过为期6周的观察发现,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班级干部的参与会出现“越管越乱”的现象,究其原因,和班级干部本身有关。
首先,班级干部具有较高的自尊水平,在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外表感方面也表现出很高的需求。他们在心理上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接纳或接受、支持、喜欢,所以就通过言语、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等方式来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他人的肯定。因此,在管理班级时,她们会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模仿老师的口吻惩罚不遵守纪律的同学等。此外,她们在游戏、体育、学习、交往等活动中,也不示弱,通过表现出成功的行为和能力,获得了他人对其学业、体育活动等方面能力的赞许,以此证明自己是个成功者,从而获得一种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体验。
其次,班级干部在学校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同班同学,也是大家的玩伴。故在班级管理时,仍存在经验不足问题。不能将管理常识和实践完美结合。作为普通同学的玩伴,当违纪行为涉及到自己的好朋友时,为了获取重要感,自我胜任感,会改变自己的原则。因此在学生群体中的威望不如老师高,出现了普通学生“不服管”的问题。
最后,班级干部本人也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也会偶尔违反班规纪律,出现行为散漫的现象,成绩下降的问题,而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较高的模仿能力,模仿了这些不好的行为,所以班级在班级干部管理时出现“越管越乱”现象。
(三)访谈法分析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生
根据《中小学自尊自我评定问卷》调查的结果,选取1名低自尊学生进行访谈。
老师评价:该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不仅不学习,还会打扰前后左右的同学听课。课间时间,随处乱窜,与同学发生争执矛盾,到处挑衅同学,甚至出现欺人事件。有很强的“两面性”特点,即批评教育时,点头唯诺,承认错误,批评一结束,便又会出现恢复多动、挑衅、攻击性行为的现象。
访谈结果分析:低自尊的学生缺乏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常常过分专注不被接受和拒绝,这又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自尊,形成恶性循环。当老师或者同学通过赞扬和建设性批评对他们进行帮助时,他们不予理会,甚至进行攻击。
四、运用自尊加强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地尊重他们;平等的交流中要以平等的口气和他们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意见就采纳,错误的意见则平心和气地和他们解释,引导他们认识错误,不要当众批评学生,不要由单方面的想法、意见、情绪去决定、解决问题。尊重学生是每个为人之师的基本准则。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尊或不懂得去尊重别人很可能会形成一种不健全的人格。教师不仅要关心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还要注意他们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突出学生的优点,善于发现学生特长
确认学生的优点、表扬学生的成绩,以此激发学生潜能。人无完人,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学生如果在一些无意中或者自己的爱好中获得成绩,这时教师就必须要抓住他的这些亮点,然后把这些亮点放大并借其培养他的自尊心、责任心,最后引导他朝主要目标上来。对于高自尊的学生来说,总是想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对于低自尊的学生来说,她们也渴望被认可。突出学生的优点,多多表扬学生、鼓励学生,会营造出一批批的充满自信、自尊心的优秀人才。
五、结语
班级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教师既需要系统的学习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要把这些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现实当中,解决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学生自尊特点,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合理运用,这是一个吸收与内化的过程。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也是教师迅速成长、成熟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骆舒洪,周卫红.(2001).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教学与管理.11,26-29.
2.张丽华.(2004).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
3.张丽华,杨丽珠.(2005). 3~8岁儿童自尊发展特点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3(1),11-14.
作者简介:
霍东杰(1994.6—),女,汉族,籍贯: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