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房文靖
[导读]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关注问题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一直都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关注问题,并且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我国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文章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阐述几点有助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措施,意在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质量及效率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前言:农村留守儿童在重要的成长阶段,没有得到父母的悉心照顾,导致儿童没有良好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全面发展,并且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经逐渐得到社会重视。随着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的不断推进,现阶段我国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比例不断极大,有效保证了一些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高了教育质量。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要求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为了养家糊口到城市打工挣钱。这样就会导致农村的劳动力严重缺失,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1]。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爱母爱,很容易出现心理扭曲现象,对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的同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共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并不断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制度,从而共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情感以及心理方面的教育
        凭借对部分留守儿童在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分析、观察以及比较,能够明显发现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情感方面的问题,例如,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心理产生自卑感、不会主动与人交流等。而且留守儿童群体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心理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情感过于脆弱,特别渴望能够得到外界的关心和爱护,无疑给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阴影。
        2.2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原本儿童自身防御能力就比较薄弱,而且留守儿童的家长大多数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导致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方面来说,监护人的防范能力比较薄弱,使得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来说,监护人在安全保护方面的教育受到限制,留守儿童无法接受完整的安全教育课程,直接导致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难以掌握切实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2.3缺乏日常生活的妥善管理和约束
        在老一辈的教育理念中,只要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就是最好的教育,完全不在乎孩子日常的生活习惯以及思维的发展方向。

所以由于留守儿童群体的监护人不关注孩子日常生活的管理和约束,使得留守儿童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不当的行为,且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和教育,长期以往,极易使他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得不到管理和约束,最终影响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3、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
        3.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管工作
        以学校为代表的教育教学机构,应当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农村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2]。进一切可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且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监督管理制度,从而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运转。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监督方面,可以通过借助更多的远程教育资源来实现,通过和留守儿童进行交谈,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实际的实际想法,然后制定符合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教育管理方案,最大程度地缓解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的孤单。另外,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联系,进而让父母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与学习的实际情况,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有助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监督管理工作力度。
        3.2加大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环境的力度
        由于家庭作为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要想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就需要完善留守儿童群体在家庭方面的教育体系。家庭对儿童实施的教育管理应该基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爱护[3]。学校应该起到桥梁的作用,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之间的沟通,使监护人意识到留守儿童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以及管理,使监护人形成教育的意识,加大配合力度,不仅能够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以及学习效果,还能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修养得以提升,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家长应该为农村留守儿童营造出和谐的家庭环境,加强对儿童日常生活的监管,使孩子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才能使留守儿童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约束能力。
        3.3及时改善农村的教学条件
        由于农村地区的教学条件较差,使得留守儿童难以接受优秀的教育,无法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直接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所以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学条件的改善力度,在学校内部建立宿舍、食堂以及基础设施。另外,还要根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问题,增加心理辅导教学,以此来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积极地面对外面的世界[4]。完善且规范的教学环境不仅能够帮助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农村留守的教育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力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不断引导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从而保证留守儿童在缜密的教育管理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秦望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有效性策略探究[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 000(007):274.
[2]安启权. 现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强化措施[J]. 人文之友, 2019, 000(001):154.
[3]刘水平, 叶海玉, 胡婷,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方法的创新研究[C]//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 0.
[4]姚瑞奇.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教育策略[J]. 新课程(上), 2018(4).14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