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善共生德育理念的校园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马丽萍
[导读] 上善共生是新时期背景下提出的全新育人思想,也是作为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
        摘要:上善共生是新时期背景下提出的全新育人思想,也是作为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在当前的教育阶段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初中阶段,需要以上善共生为思想导向,加强社团活动的规范性组织,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深化落实。下面,主要就向善共生理念导向下的社团规范性组织策略展开合理的分析。
关键词:上善共生;德育理念;初中校园;社团活动

前言:在全新的育人环境下,针对初中阶段的教育事业提出了全新的发展导向。作为教师需要积极践行上善共生的思想论理念,积极开发与拓展德育的教育空间和载体,注重社团活动的规范性组织。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在思想和价值观念方面进行端正,并规范自身在学习中的行为表现,实现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建设。
一、树立上善共生德育思想,整合社团活动资源
        在德育目标的正确引领下,教师需要积极树立上善共生的思想观念,对具体的育人方向进行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围绕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搜集相关的素材资源,从而为接下来活动的规范性组织奠定良好的素材储备基础。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比较典型的生命教育案例,或者通过网络的方式搜集符合初中生素质建设的传统文化,比如说有趣的文化典故、古诗词,并在活动中进行展示。通过组织文化和生命讲座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渗透正确的生命观念,使学生在接受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生命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思想认知和行为表现的规范与提升。
二、渗透传统文化,丰富社团活动文化储备
        在上善共生的思想导向下,作为教师需要积极的渗透与弘扬传统文化[1]。并在此基础上,对社团活动的文化氛围以及环境进行优化创设让学生在学习和感受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并建立起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在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内在含义的同时,在思想认知和行为品格上进行有效规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品质,实现道德意识和综合素养的有效建设。
        比如说,教师则可以搜集《弟子规》、《论语》等相关传统文化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围绕社团活动的主题进行文化氛围的有效营造。比如说,在针对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一内容,组织社团活动时,则可以围绕这一主题搜集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从《论语》、《道德经》等文化载体中,搜集与感恩、敬畏、尊重生命有关的素材,并在活动中进行直观的呈现。导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文化内涵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挖掘。从而端正学生的生命认知理念,并自主规范其自身在今后生活和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三、多举并行,构建社团活动体系,强化品格建设
        在上善共生理念导向下,作为教师需要发挥社团在德育方面所具有的支撑地位。并通过多种举措对具体的活动体系进行合理的优化,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性发展。
        首先,需要注重校内活动的规范性组织[2]。根据不同的德育主题,确定具体的社团活动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文化的搜集,材料的投放,以及活动流程和具体参与形式的规范性设置。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体验环境,实现学生思想观、价值观的有效建设。比如说,教师可以围绕互帮互助这一德育思想,组织趣味性的社团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手拉手实体验活动当中,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团队意有效建设。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课外活动的拓展与开发。根据具体的德育主题开发和拓展课外实践体验空间,引导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品格素养。比如说,教师可以围绕尊重自然的生命这一主题开展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然环境当中,就其中所蕴含的生命进行发掘,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生态理念和生命认知的有效建设。
四、家、校、社区联合,拓展社团活动载体和空间
        在上善共生思想导向下,教师需要根据新时期对德育所提出的全新要求,就具体的德育参与载体进行创新。通过家、校、社区之间的有效联合,对社团活动的执行载体和空间进行拓展和创新,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而广泛的实践体验环境。并在社团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认知,实现生命观念的有效建设。首先,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有效合作,组织趣味性的实践体验活动[3]。让学生在家长和学校的双重监督与引导下,对生命的文化内涵形成准确的认识。
        同时,学校在具体开展社团活动落实德育教育的同时,需要加强与社区之间的有效协作。对具体的德育素材和活动载体进行开发,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体验氛围。
五、基于上善共生,优化社团评价与革新
        在上善共生理念导向下,需要发挥社团在德育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价值,并根据全新的思想要求在评价上进行有效的革新,在总结和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自身在社团活动中的具体参与表现形成准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反思。在思想上,需要本着以生为本强调社团全面革新,树立良好品牌形象的原则进行评价。并立足于学生在社团活动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站在上善共生的思想层面考虑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在生命态度、观念、行为品质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同时,在具体实施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本位的思想考虑,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式,在评价的参与主体上进行丰富,让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自主意识,规范参与到社团的评价活动当中,先站在自身的角度分析在社团活动参与和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在社团的氛围下进行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将学生在社团中的综合表现上传于网络,以此为支撑对具体的评价主体进行丰富和拓展。加强先进技术在社团评价中的支撑作用,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可视化的呈现,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生命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品质上的正确引导。
结论:依前所述,上善共生是素质课改背景下所提出的全新教育思想,在当前以德育为引导的教育环境中,所发挥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十分显著。因此,在组织社团活动期间,作为教师需要积极践行上善共生发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活动进行优化和创新。加强社团活动资源的整合,做好文化建设,以及活动体系空间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从而保证为初中生所构建的社团活动在环境和形式上更加符合学生的德育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何石凤.小学校园社团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促进作用分析[J].才智,2019(12):41.
[2]张美玲.学生社团活动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和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7):56-57.
[3]张敏.夯实德育工作  有力助推校园文化建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