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落实,美术教学生活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美术核心素养。本文分析了“生活化媒材应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生活化媒材;学习兴趣
引言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可见,让生活走入美术课堂,让美术教学生活化是现今美术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但由于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的局限,美术生活化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学生课堂作业所画内容也显得空洞,缺乏生活体验,学生并没有从内心深处认同美术学习的生活意义和作用。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媒材应用的实践研究为初中美术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下面,我将从初中美术课堂应用生活化媒材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培养美术核心素养方面论述其重要性,并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生活化媒材应用教学策略,实现提升美术核心素养的目的。
1.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课堂运用生活化媒材的必要性
1.1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生活化媒材则是美的载体,通过挖掘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事物的内在价值,探索学生生活体验与美术课堂教学的交汇点,寻找有趣、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将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存在和作用,从而激发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最终达到掌握美术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美术思维的教学目的。
1.2有效地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美术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学趋势,教师通过生活化媒材开展美术教学,让美术走入美术课堂,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之上开展深入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美术学习中主动思考和探索,快速吸收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逐渐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生活美术应用意识和创意实践能力,最终全面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因此,初中美术课堂中生活化媒材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2.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媒材应用策略
2.1挖掘生活化媒材,激发想象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就初中美术教学而言,教师需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生活化媒材作为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因为过于熟悉而容易被学生忽视其内涵,同时也因为太容易被忽视,当我们将其作为教学媒材应用于课堂教学时,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产生共鸣,从而更有利于挖掘其内在价值,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讲授岭南版初中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图形·联想·创意》时,我将水龙头、开关插座、灯泡……这些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事物作为美术教学内容的载体,拓展出了《水龙头的创想》、《趣味开关设计》、《灯泡的妙想》等课,通过对生活化媒材的创意联想,把美术课堂变为学生探索生活与艺术的窗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欲望。并适当地从内涵上进行延伸与升华,如把水龙头从控制水资源的装置延伸为控制其他资源的装置,从多角度全面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从简单的联想创意转到更深层次的表达对资源、环境、时间、人生的思考等方面的主题上来;又如把一个完整的灯泡延伸为一种保护的装置,从而延伸出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环保概念;又把一个打破的灯泡延伸为一个需要突破的枷锁和需要扩展的空间,强调了一种勇于突破、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种从“形”到“意”的想象体现了生活化媒材的内在价值,也升华了创意的内涵。由此可见,贴近学生生活体验,挖掘生活化媒材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在价值,不但有利于把生活融入美术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课堂丰富程度,而且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想象能力。
2.2利用废旧材料,提高创造能力
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不仅仅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1],让学生可以对美术知识进行更加准确的概括,这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地发展[2]。为了提高初中美术手工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改造,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会主动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废旧材料通常会被当作没有价值的垃圾随意丢弃,但如果从生活化媒材的角度,根据教学设计加以利用的话,往往能够起到变废为宝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传情达意的贺卡》时,我就利用一些大家眼中的垃圾来开展教学。我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废旧纸盒和糖纸,然后在课上鼓励学生将纸盒裁剪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然后用花花绿绿的糖纸包裹在纸片上,形成一个个色彩鲜艳的卡片,再用彩笔在上面写上祝福的话语,最后做成一个个彩色贺卡,既美观又环保。由此可见,巧用废旧材料,进行创意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思维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还能养成废物利用的环保精神,实现理论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2.3创新作业形式,培养创意思维能力
教育家杜威认为,在学生学习完相关知识后,需要通过作业才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并且学会如何应用到实践当中,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3]。但单调乏味的作业形式往往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因此,作业形式的创新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一些学生平时容易忽视的生活化媒材,并示范讲解在这些特殊媒材上作画的基本技巧,以一种创新的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来进行美术创作。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面与色的美感》和《肌理与应用》时,我在不同课时分别设计了四个特别的作业形式,引导不同班级的学生用丙烯颜料分别在风扇叶、油漆刷、塑料灯泡、布艺灯罩上完成色彩与肌理作业,最后统一进行展示。这些平时被忽视的媒材不但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和挑战感,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而且也让学生体验到由于不同材质表面肌理不同,所得到的画面效果也完全不同。此时,只需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创意,最后的作业效果就能让学生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见,创新的作业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意思维能力,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课堂中生活化媒材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灵活利用生活化媒材开展教学,挖掘其内在价值,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培养美术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莉莉.“核心素养”时期,中学美术课堂如何实现素养的形成[J].美与时代:中,2016(11):98-99.
[2]林菁菁.浅谈生活化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7):59,63.
[3] 宋昊芳.初中美术活动生活化设计策略探微[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2):110-111.
作者简介:黎赵文,男,1984年7月,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省肇庆市,学历:本科,毕业院校:广州美术学院,职称:初中美术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课题:东莞市教育科研2018年规划课题,课题名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媒材应用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2018GH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