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音乐游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杜璞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音乐游戏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音乐游戏的运用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应用
        
        游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正向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音乐游戏来开展实际的课堂授课,进而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高效性的稳步提升。
        1 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的价值
        1.1 有助于丰富课堂授课内容,提高音乐教学的多元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兴趣爱好广泛,好奇心重,探索欲旺盛的性格特点,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做事三分钟热度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开展音乐授课,音乐游戏教学方式的应用对于丰富课堂授课形式,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保障音乐教学的长期有效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2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
        游戏教学方式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其可以通过趣味化、实践化的学习方式来进行音乐知识的输出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投入进音乐游戏情境中,另一方面,音乐游戏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使枯燥的乐理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师生互动和游戏项目得以展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升师生之间的默契,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1.3 有助于调节教师的教学方式,缓解教学压力
        就目前的小学教学现状来看,师资力量较为缺乏,一线教师的教学压力很大,如果一味的采取传统的板书授课或者口头讲授的教学方式,不积极改善和创新授课形式,那么久而久之,教师就势必会陷入职业困境,整体的教学节奏和工作计划的有序推进就会进入瓶颈期,而游戏教学方式的实践应用,就会极大的降低这一不良现象的产生,其不仅能够有效的调节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使整体授课活动始终保持一个稳定有序的状态向前推进,进而实现音乐学科的有效教学。
        2 小学音乐课教学中引入音乐游戏的策略分析
        2.1 游戏前采用合理的游戏素材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化的音乐课堂更能激发其参与学习兴趣,但合理科学的游戏素材选择是进行音乐游戏的前提。游戏素材需要教师提前准备,教师在准备时,应全面考虑,注重选择积极向上的,又切合时代潮流的游戏素材,努力为学生营造阳光向上三观培养环境。其次,要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选择,关注小学生的心里接受能力,考虑游戏难度,及是否贴合教学内容、贴合生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游戏,享受游戏化教学带来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对于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成熟程度较低,所以选材要简单有趣,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性的音乐游戏素材,如:镜子游戏,玩法就是在一面大镜子面前,播放歌曲《魔镜》,“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听到音乐时,学生随着音乐全身扭动,当音乐停下来,每个学生必须停下来摆一个动作,当音乐再继续,则开始动,等音乐停,再摆个姿势。

镜子材料较为缺乏,所以可以让学生当镜子,两人分为一组,一人当人,一人当镜子,玩一遍后再互换角色,接着变化玩法,当歌词唱到“左三圈”的时候,“三圈”不唱出歌词改换成拍手,“右三圈”的“三圈”改成拍手,脖子扭扭的“扭扭”改成不动渐进,变化玩法规则。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对应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带有音乐知识的音乐游戏,如,在黑板上画音符,让学生来指认,答对有奖,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在积极配合的课堂氛围中教授专业性的音乐知识。这样,在音乐游戏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审美能力,而且还有效激发起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培育。
        2.2 游戏过程中加强师生关系的培养
        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音乐教师在小学阶段大多数非常受学生喜爱,所以,音乐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师生关系增强的、与学生互动多的环节,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温暖,学生便会更愿意去与教师分享学习中的问题,更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工作。
        例如,在进行课堂音乐歌曲教学的环节,唱《我和我的祖国》,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我展示,让学生明确自身才是教学主体,给学生展示的平台。第一次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唱,唱的时候让学生学习跟唱,教师要注意带有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学生感到轻松无压力感,让课堂氛围轻松愉悦。第二遍和第三遍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唱,教师指导他们跑调的地方和音调难点部分,不断引领学生练习,在后面教学过程中等学生练习过后,采取分组式的比拼游戏,带有竞争性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每一组上台进行展示,在这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声音特色和音调走向,在学生记不住词或者长音唱不上来的时候可以一起唱,缓解学生压力,之后对学生们的歌唱进行专业性的点评和指导,再选出最优组进行表扬。通过这样的竞争性游戏方式,学生更能清楚自己的水平、明确音乐的感知,更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师生间交流互动频繁,学生也更容易打开心扉,与教师亲切友好交谈,巩固师生情谊。
        2.3 游戏后注重游戏效果的提升
        每一次进行音乐游戏后,教师都应该观察学生对该游戏的反应,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游戏效果的最大化。有些学生在遇到相关音乐游戏后难以积极参与其中,甚至产生抗拒心理,教师就要积极开导学生,帮助学生参与其中,在下一次的游戏选材中加入一些更适合该类性格学生的游戏素材,将学生有类别的进行游戏,从而促使学生都积极参与游戏,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对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可以引导他们参与一些带有运动量的音乐游戏,如“听声抱团”,先让学生自由走动,音乐一停,教师随机说一个数字,学生要抱团,数量要和数字一样。对于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一些较为温和的“接歌词”游戏,教师可以先唱一句:“天上的星星不说话”,让学生围成圈一个接一个地接词:“地上的娃娃想妈妈”。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内向学生敞开心扉,敢于展示,有效促使课堂氛围的加强,个人核心素养的提升。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结合教材内容来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提高自身音乐核心素养,带领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技能,逐步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的落实,保障音乐教学质量的整体高效性。

参考文献:
[1]凌丽莎. 通过开展音乐游戏,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 2019, 000(006):114.
[2]刘小丹. 游戏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及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8, 000(002):101-102.
[3]刘微. 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9, 000(02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