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音乐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学音乐教学中,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还影响了音乐的发展方向。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能够进行差异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对于音乐教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中学音乐;教学质量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一)增强课堂教学效率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欣赏属于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审美能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学习与欣赏。因中学阶段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对于色彩与声音较为敏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欣赏,学生更加深刻且精准的掌握艺术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开展音乐欣赏课时,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带领学生欣赏《卡门》中的著名片段,帮助学生了解歌剧的表现形式,感受主人公对女主的爱恨情仇,形象的音乐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中学音乐教学体系中,音乐知识教育教学属于重要内容,受音乐这门学科自身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充分理解思维形象与音乐抽象之间的矛盾。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乐理知识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重点、解析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意识。例如,在讲解音阶、乐音体系、音乐等知识点时,运用信息技术将这些抽象的概念直接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构造一个具体的体系,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
(三)突破音乐教学难点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且有声有色。音乐教师可为学生演示相关理论知识,并播放相关视频,对课堂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编排。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兴趣爱好,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采用动态的图片展现教学内容,营造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享受音乐的熏陶,既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点,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也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保证音乐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从某种程度来看,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展现出较好的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融入相关画面,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久而久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内涵且深沉的音乐,使学生产生一种肃然起敬的感受。为帮助学生缓解平日的学习压力,可欣赏一些节奏欢快的音乐,在听觉与视觉等方面领悟音乐的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产生情感共鸣。
二、现阶段中学音乐教学的不足
(一)缺乏音乐欣赏教学
归其根本,音乐属于一门语言类学科,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当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有限。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更加注重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难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当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却难以提高其音乐作品欣赏能力。
另外,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会手足无措,在其潜意识中,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就是跟着教师唱歌的过程中,难以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
(二)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音乐教材当中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哼唱的曲目有着明显不同,中学阶段的学生更加喜爱流行音乐。因流行音乐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学生,所喜欢的流行音乐也是不同的,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个人生活方式与追求。另外,流行音乐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还会左右学生的行为,与教材内容相比较,学生更加喜欢流行音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更新速度越发频繁,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渠道更加多元,对于学生而言,教材当中的曲目是无趣的,难以提高学习兴趣。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强化学生审美理念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大力提倡,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能够更好的继承与发展我国传统教育文化。将音乐鲜明的节奏、动人的旋律充分展现出来,为学生带来美的感受与精神上的愉悦,并获取音乐审美体验。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音乐作品所蕴含的美感,缩短学生的审美思维路径。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音乐多元信息氛围当中,感受并领悟音乐美,体验审美愉悦,循序渐进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点。
(二)创设展示才艺平台
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主要任务就是发现与挖掘学生身上的潜在音乐品质,保护与开发学生的音乐素质,为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展示音乐才艺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现与鉴赏音乐美,明确音乐作品的审美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拓展学生音乐才艺展示平台上具有特殊地位。另外,因学生的发音器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调节与引导,防止用嗓过度造成嗓子疲劳。
(三)调节课堂教学氛围
若学生自身缺乏学习音乐这门学科的兴趣,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是教师现阶段的首要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结合大纲要求与所要讲解的内容,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相关知识内容更加形象且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课程学习中,感受这门学科的魅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尊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内在的音乐核心素养,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带领学生深入学习音乐知识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创作能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基于随机通达教学理论优化音乐学习的通透理解——初中音乐随机通达教学效能的路径思考[J]. 姚惠敏. 中学课程资源. 2013(10)
[2].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研究[A]. 孙海露,周楠,王铭,周瑾,胡雁.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八卷)[C]. 2017
[3].声无止境 为情是岸——小学音乐高段歌唱教学中挖掘学生情感表现的实践研究[A]. 徐娃.2017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 2017
作者简介:陈彩珍,女,汉族,籍贯:江苏省宜兴市,当前职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