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特殊教育教学管理问题探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杨金佳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即是课程改革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即是课程改革。改革后的课堂形式不再是要求学生机械学习,被迫接受知识,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合作。特殊学生有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也有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但要帮助其跨越障碍、正常生活、发掘潜能,还要保护特殊学生的猎奇心、探索欲,充分激发其学习热情。因此在教育特殊小学的学生时,教师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课前充分准备,积极搜集各项教学素材;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习知识不只是流于形式,而是和生活挂钩;课后善于总结,不断改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技巧,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余时间组织亲子活动,提升特殊学生家庭凝聚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特殊教育 管理问题
1特殊教育小学现阶段存在的教学管理问题
        特殊教育小学里的学生,在生理、心理和人体结构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和障碍。有的是器官性障碍比如听力障碍、言语障碍、视力障碍,有的是肢体残疾,有的是精神疾病,例如自闭症,抑郁症,臆想症。
        特殊学生不仅有着先天和后天的障碍,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困难。例如:1.特殊儿童很难集中注意力,小动作多,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由此导致特殊儿童无法正常参与游戏。2.有的学生说话迟钝,难以与他人正常沟通交流。3.一些脑部发育不健全的儿童,容易摔倒,不适合进行骑车、跳绳、跑步等活动。4.器官性障碍的儿童对世界感受不敏感、不全面,有的不能看见,有的不能听见,有的不能说话,需要用身体的其他感官去感受世界。5.肢体残疾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借助辅助工具才能移动,学校设施需要考虑设置电梯或者轮椅可通行的道路。6.由于有些弱智儿童有认知障碍,不能和其他儿童分享教学模具和食物。
2特殊教育小学为迎合新课改可实行的教学管理措施
2.1针对特殊儿童进行感觉综合训练,提高反应能力
        大部分特殊儿童因为感觉不灵敏,没有形成应激,进行后续反应相对困难。教师应用感觉综合训练,刺激感觉神经,促使其大脑中感觉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以此引导特殊儿童的反应,反复多次训练不仅能够增强特殊儿童运动能力,还能帮助其整合脑部信息和感觉信息更好的控制反应,促进其自主独立和现实生活融合。
2.2因材施教,让教育更有成效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学会针对不同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对症下药,开展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弥补不足,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成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差异,缩小差异,建设新型课程教学模式,和特殊儿童密切沟通交流,把握实际情况,了解其学习能力,联系实际生活针对教学,不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还能节省教学成本,帮助特殊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探究,发现学习乐趣。


2.3拓展生活经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设计课程,本着让特殊学生能够和谐地融入社会环境的目的,通过多媒体教学、实践探究、观察大自然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动手创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例如:1.数学课教学生认识使用人民币购买物品,渗透功能性实用知识。2.自然课组织学生到公园、绿博园游园,亲近大自然,了解周边环境,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3.手工课根据课本知识展示动画设计,让学生动手创作,玩中带学学中带玩,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提升实践探究的价值感、满足感。
2.4课前充分准备,让教学变得有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显著个别差异儿童得到全方位的良好教育,教师在进行课堂之前做好分工合作,收集相关教学素材,保证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采用个别化教学模式和其他老师协同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个体化发展。尤其需要注意: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特殊教育小学的学生集中精力更加困难,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应用色彩多样、外形卡通等特征的教学模具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
2.5多用积极鼓励的话语,培养特殊学生自信
        特殊学生因为特殊容易遭到其他人的冷眼和嘲笑,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不断加强,自身更能意识到和正常学生的不同,心理会变得敏感脆弱,可能很小的一件事就可以让其精神崩溃。因此在教育这些特殊学生时,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设,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语气温柔、措辞恰当,给特殊学生充分的时间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其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用鼓励的话语引导,沟通过程中采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让特殊学生感受到被尊重,找到自我价值感,增强自信心。
2.6组织亲子活动,促进特殊学生身心发展
        在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亲子活动,给予特殊学生更多温暖和关爱,促进其身体和心灵共同健康发展。
结束语:
        特殊学生虽异于常人,但都是这浩瀚宇宙中平等的存在,教师不应区别对待,而是积极引导,给予生活和学习上的关爱,帮助其独立起来适应社会生活。实行新课改,教师能够更灵活的将知识传讲,运用感觉综合训练、功能化教学、理论转化实践等多样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探究,乐于思考,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创新能力生活能力,通过社会和特殊教育小学的共同努力缩小特殊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化过程中与社会日益扩大的反差,缓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尉小荣,吴砥,李昊龙, 等.我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1):24-32. DOI:10.3969/j.issn.1006-9860.2018.11.004.
[2]尉小荣,吴砥,李昊龙, 等.我国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0(11).
[3]冯晓念.沈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低年级适应体育课程的试验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DOI:10.7666/d.D807939.
[4]师红梅.谈特殊教育听障英语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系).2011年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集.2011:358-3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