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体育教学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峰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要将身体素质教育做好相关提升。小学体育是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实现途径。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纵深推进,发展个性化教学成为授课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发现学生体育方面的潜质,增加学生在文化教学中的创造性和思维发散性,从而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结合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来将个性化教学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中。
        关键词:个性化;体育教学;高年级体育;应用策略
        引言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意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体育的进一步认识,增强学生在文化中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为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教师自爱开展个性化体育教学中要采取合适教学方法,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各项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最终从整体上有效提高小学高年级体育的教学质量。
        一、巧借兴趣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阶段正是体育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个性不同,但在体育兴趣的激发下,对于体育学习有着不同的理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中发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潜能,善于借用兴趣教学法来引导学生,提升学生体育运动技巧,进而提升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水平。例如,在以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游戏检测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以及观察其在速跑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再讲解相关的动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后,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探究以及比赛。这样使学生不会存在太大的落差感,还可以为后续讲授运动技能奠定了良好的气氛。以此,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还激发学生之间的体育精神、运动意识等。
        二、拓展体育教学“第二课堂”,发展体育爱好
在学生个性化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第二课堂”进行体育教学。我们知道,学生课堂学习体育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第二课堂”拓展教学空间,发展学生体育爱好,激发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发展。

例如,教师在进行乒乓球或者羽毛球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将拥有同样兴趣的同学创建一个微信群,当学校以外有关于此项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将信息共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报名参加体育活动。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创办自己的公众号,让家长和师生共同参与自己的体育知识分享和体育知识竞赛。建立起体育教学中家校共育的沟通桥梁,从而让体育爱好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分享更多的体育信息。另外,家长参与学生的个性化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体育互动,还能让家长对自己孩子体育方面的技能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使家长更多方面的发展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潜力。除此之外,在学校举办的“体育活动”中,体育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思考运动口号,凝心聚力,让学生体验到集体运动的快乐。当班级内的体育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的体育发展需求时,还可以定期举办校级体育类的比赛,并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吸引学生参加,让学生深切感受体育精神、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
三、采用科学评价,鼓励兴趣
发展有效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体育方面的肯定,更是激发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动力。作为教师在进行学生评级体系建设方面,要全面性的对每位学生实施个性化评价。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个性要体现在体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不能仅仅拿体育教学中的一项运动就对学生进行定义,这样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使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抵触。所以说,在发展个性化教育中,体育老师要运用科学的评价,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励学生个性发展。例如,当学生在练习篮球投篮,命中率很低时,教师要给予鼓励性评价,渗透投篮要领,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战胜困难;而当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得很好,技术要领掌握得透彻,在实践中能熟练运用时,教师要及时表扬,认可学生的表现,以激励学生持续参与课堂活动,并在活动中有更大的突破;当学生因自己的一点突出表现而骄傲自满时,教师要理性评价,教会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在实施评价时,体育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评价,并且结合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进步速度等对学生实施全面、科学的评价,使那些虽然体能基础差,但是只要使在进步的学生也不至于因较低的分数,进而丧失对体育课堂的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非常重要,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具有关键性意义和作用。基于此,有必要对小学尤其是高年级的体育教学保持高度关注,注意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小学高年级体育技能教学的创新模式分析与研究[J].好家长,2017(40):70.
[2]李静.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导学模式分析与研究[J].科技資讯,2018,v.16;No.509(08):217-218.
[3]吴新华.小学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4(12).
[4]陈福民.促进中小学体育教师个性化教学设计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