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汪登科
[导读] 素质教育已经是现阶段对学生实施教育工作的主流思想
        摘要:素质教育已经是现阶段对学生实施教育工作的主流思想,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促进中小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还能让学生有更优质的精神面貌。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并不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只重视学生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但是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培养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锻炼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体育锻炼 习惯养成 策略
一、中小学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基本实施情况
        现阶段中小学的体育学科教学已经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同时在高度重视下我国中小学体育学科的发展也越好越好。现阶段,体育已经是学生必须要学习的科目,但是在实际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能满足学生体育能力提升的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不够新颖、教师缺乏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教学方式死板等等都是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这些问题既会影响体育教学未来的发展,也会影响中小学学生的体育素质的提升。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更重视的学生体育技能的教学,很少重视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所以就会导致很多学生本身不重视体育学科的学习,只是将体育当成一种放松学习的内容。初中生因为升学压力较大,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所以想要实现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首先还是应该改变学生的理念,这样教师的教学方式与理念才能得到更好的实施,学生才能得到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二、促进中小学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有效措施
(一)让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中,体育学科的教学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所以应该重视体育学科,不能将其视作不重要的内容。高效的开展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精神理念与行为习惯,还能帮助学生提升竞争意识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对学生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中小学体育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与体育素养的培养,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技能参与锻炼,还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意识与锻炼意识。教师应该做好学生学习标杆,加强对学生的交流互动,转变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处中以及接受教学中了解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形成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与学校商议,将学校的板报位置设计成运动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在学校设计与运动相关的彩绘,让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体育运动的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应运动的爱好者,在学校中组织相应主题的协会,让学生自动自发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上抽出时间给学生播放各种比赛赛事的视频,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教师这样的培养教学中,慢慢的学生就会形成参与体育的意识,也可以实现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就会更容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二)根据学生特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上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技巧的教学,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重要任务也是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不重视,这也就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体育知识的情况下。这种枯燥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情况非常不利于教师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教师只有重视学生不同的特点,对学生针对性的培养体育兴趣才能实现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例如,在篮球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不同篮球基础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提升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对于没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完成“拍球运球”的小游戏,因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足,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中间,参与到学生中,这样就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的兴趣,慢慢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爱好;对于有篮球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篮球比赛,还可以给学生设置比赛的奖励,让学生有参与和努力的动力,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参与篮球比赛,在比赛中感受到竞技的快乐,慢慢的让学生喜欢上篮球,喜欢上体育运动,慢慢的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质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都是娇生惯养的状态,不能吃苦,一旦吃苦就会退缩,所以学生们也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在累了或者受伤后就很容易放弃,严重缺乏良好的毅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毅力的锻炼,这样才能让学生习惯体育运动的强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例如,教师在长跑的训练中,教师可以让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加跑一圈,让学生形成努力的氛围,虽然看着像惩罚学生,但是也是在锻炼学生的毅力,让学生形成能够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育能力的品质。在学生拥有毅力,同时拥有参与体育学习的品质时,教师对学生实施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就会更容易。
总结:
        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应该重视中小学生的发展,重视其知识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的同步提升。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与精神品质,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基础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亚强.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1):74-7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1.074.
[2]牛小双,张伟.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价值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9,(12):101-102.
[3]李洪杰,崔晶,王忆军.哈尔滨市中小学生生活习惯对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0):1461-1464. 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17.10.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