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探索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邢峰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教师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教师开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必须结合教材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真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习主动性;生活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初中教师应注意实施以生活化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道德和法律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情景在提高学生思想意识
        现当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教学活动中构建情境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那就是说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展现知识,创造生活化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体验学习生活,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增强生命的韧性》时,教师为了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点,他们有勇气面对困难,提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构建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如,学生可以扮演一群面临中考的学生,由于学习和心理的压力,成绩并不理想,前途一片迷茫,奋斗的心丢失了,有些学生出现了厌学现象等,老师组织学生讨论:“遇到困难时我们该怎么办?由于困难和挫折而放弃学习”?让学生积极探索并将注意力转移到课本知识上去,通过创造生活化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二、通过小组合作来匹配学习方法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必然存在差异,为此,教师必须真正根据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应付学生的差异,并聪明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遇,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例如,在教学《友谊与成长同行》中,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友谊力量。教师可以构建这样的场景:朋友对一个人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谈论举止、爱好甚至个性,我们或多或少地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朋友,我们的生活也需要友谊。请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和讨论,由于讨论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轻松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教师要确保小组讨论的效率,则必须有效地将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不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其他学生则应善于倾听。同时,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必须具体且有价值,不仅要结合教学内容,还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如果老师设定的讨论问题太复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讨论结果;如果问题太简单,那么学生甚至不需要争论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问题就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必须能够通过提出问题并将其与学生的实际技能和水平相结合来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安排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生活是知识的最好表现。在传统的道德和法治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生学习方法,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没有提高,要求老师积极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社交实践活动,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使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例如,通过学习《关心国家发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进行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去附近的城镇和公园等地区调查环保程度低的地方,并让他们学生分析此问题的原因,考虑任何好的解决方案等。 通过这种日常练习,对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展开锻炼,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提升。
        四、融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实施初中的法治和道德教学方法时,最重要的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融合,并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保持紧密联接,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行为规范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根据现实生活情况进行教学不是改变教材的内容,而是指导教师准确地理解教学的关键内容,围绕着重点发展以生活化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使教学内容紧密关注学生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加深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对知识点的理解,但也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他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目的。例如:在教学《友谊与成长同行》中,教师可以专注于本课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以生活化导向的教育。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举行专题课程会议来完成本课的教学。将班级会议的主题设计为“友谊”,在班级会议上,您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让学生谈论朋友的优缺点以及愿意与其成为朋友的理由,让学生讨论朋友应该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以及如何取得共同进步,成为真正贴心朋友。
        结论:在初中道德和法治课程中实施以生活化为导向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有助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道德和法治的学习,改善学生的思想和道德修养,并为将来的学生学习和发展创造优越条件。
   参考文献:
[1] 孙艳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农村教育,2019(08).
[2]吕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探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0):0155. 
[3] 刘进科.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有效性应用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4] 刘晶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5] 卢自录.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讨[J].神州,2017(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