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肖洪番
[导读] 生本教育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
        摘要:生本教育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担任教学的主导者,而是要对学生实施引导和辅助,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要做到生本教育的理念,就需要教师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本文对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做出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 运用
一、信息技术学科小学阶段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一)教师教学理念不够新颖
        信息技术并不是小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重要科目,所以学校对于教师的招聘以及培训也并不重视,甚至是直接由其他科目的教师替代上课。由于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轻视,所以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成长机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容易缺少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对于教学的内容学生是否理解教师也不在乎,这也就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偏低,学生学习状态也不理想。信息技术虽然可以说是一门比较新颖的学科,但是教师的教学并不新颖。由于缺少相应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也很难把控教学的深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给学生灌输知识点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学,也不给学生创设情境,只要学生课堂纪律好其他的教师也不多做灌输,只对学生进行照本宣读。教师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导致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只停留在完成教师教学任务的阶段,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的状态。
(二)教材中的内容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该随着社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但是在实际小学生的学习中,学生只能学习到课本上的知识,但是课本上的知识也没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更新,教材中更多的是一些已经比较久远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的更新也很缓慢,这些情况都不利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学生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对于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就会非常无趣,学生也没有学习的热情,教师的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比较低,影响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生本教育理念的实施
(一)利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主题吸引学生学习
        在教师授课时,都是选择好一个教学的主题之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研究分析,并在理解这个主题的理论知识后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所以主题会直接决定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的主题选择非常重要。教师想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就应该给学生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这样学生才能有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例如,教师在《输入标点符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童话故事类的文章,在文章中并没有标点符号,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后将标点符号标注在文中。

利用童话故事让学生练习,学生本身就比较喜欢读故事,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学生也能更积极的参与到标点符号的使用练习中,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操作,促进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教师还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学习主题。
(二)利用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主题,同时教师也应该尝试给学生创建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沉浸在情境中,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生活化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更快,同时也可以快速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情感,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让学生得到思维上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输入日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本中输入自己今天的日记,将今天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感悟输入到文本中。这时学生就会回忆自己今天的生活,并根据回忆进行创作,学生也能够将生活融入到学习中。同时教师给学生创建输入日记的教学情境,学生也能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学生也会更愿意学习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教师还能做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建。
(三)利用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任务驱动是在小学教学阶段最好的教学方式之一,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更积极的探究和实践,教师也能够更好的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师将学生作为主体,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需要,从而给学生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在《海龟画复杂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任务,让学生利用相应的软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这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想象操作,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学生也就能够学会画复杂的图形,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会相应的知识,同时教师还做到了将学生作为主体,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创建教学任务。
总结:
        在小学阶段生本理念是所有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思想,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根本和主体,选择教学主题,给学生创建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会,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逄丰庆.浅析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46.
[2]沈喜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普及生本教育理念[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4):41-42.
[3]唐天池.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9):88-91. DOI:10.3969/j.issn.1006-9860.2007.09.024.
[4]霍文兰.初探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83-84. DOI:10.3969/j.issn.1674-2117.2011.17.046.
[5]曾丽鑫.乡镇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探讨 ——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视角[J].考试周刊,2020,(45):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