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舞蹈课教学两分化的成因及其教学改革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马中华
[导读] 群文舞蹈教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多种因素导致自身在展开教学后出现两分化的问题
        摘要:群文舞蹈教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多种因素导致自身在展开教学后出现两分化的问题。在本文中,将基于群文舞蹈课教学两分化的成因,来探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实施教学改革以保障群文舞蹈教学的成效,使学生的群文舞蹈能力素质得到深入的培养。
关键词:群文舞蹈课;教学两分化;教学改革

引言:对于群文舞蹈课教学的展开而言,其自身存在有一定的特殊地位与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这使得其在展开常规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其特殊性与普遍性两个方向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配合教学改革的落实,使群文舞蹈课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得到保障,并实现对两分化问题的有效缓解。
一、群文舞蹈课教学两分化的成因
(一)舞蹈学习特殊性
        从群文舞蹈的特点来看,其不仅是一门专业学科,也同样是群众文化专业当中的一门技能。而在培养技能的过程中,教学的效果虽然会受到个人先天条件的影响,但先天条件并不是导致群文舞蹈教学两分化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实践可以发现,群文舞蹈课出现两分化的主要原因通常都表现在了课堂教学当中,并导致了一些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群文舞蹈学习后,出现掉队或学习质量不佳的问题。而基于舞蹈学习的特殊性可以发现,训练的氛围、社会需求等方面都会导致整体教学的综合质量受到影响。并且部分学生也缺乏对舞蹈学习的正确认识,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产生兴趣,仅仅是为了满足出勤率而参与到群文舞蹈课教学当中[1]。这种问题的存在使得群文舞蹈课的教学效果存在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把握住学习方法有着正确学习观念的学生在成绩上的表现能够越来越优异。而缺乏对群文舞蹈学习正确认知、训练不到位、知识技能缺失的学生,群文舞蹈学习的效果便自然无法得到保障,从而导致了群文舞蹈教学两分化问题的出现。
(二)缺乏主观认识
        与其他学科以及专业相比不同的是,在群文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表演的技巧,还要掌握群文舞蹈的教学技巧与群文舞蹈的创编技巧,其综合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单一的培育舞蹈专业演员,而是要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特质的复合型中等专业人才。这就使得如果学生仅能够掌握基础的舞蹈词汇与基本素材,往往难以实现对人才创、编、教、演能力的提升。并且现阶段的群文舞蹈教学当中,更多的重视舞蹈动作与技巧的训练以及传授,但却忽略了对创、编、教等方面能力与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而这种教学者主观认知上的偏差,也会使群文教学的综合效率与质量受到影响,最终产生群文舞蹈学习两分化的现象。例如,在学习藏族舞蹈“锅庄”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仅掌握了动作的技巧,而对藏族地区的民族特色缺乏认知,就会导致学生只能够掌握舞蹈动作的“形”,无法把住动作的内在动律与“意”,难以把握住舞蹈的风格与特征,并最终导致群文舞蹈教学表现出两分化的特点。


(三)学生舞蹈水平
        随着招生范围的逐渐扩大,使得一些未经过舞蹈训练的学生也进入到了相应的舞蹈艺术学习专业当中。对于舞蹈而言,其在进入到专业教学后,在学习时间的安排、训练内容与教学侧重点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表现与要求。一些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的学生,在进入群文舞蹈的学习后,便能够快速的适应教学训练的进度,并在教学内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奠定一个更加稳固的基础,实现自身总体舞蹈水平的提升。而未经训练进入到群文舞蹈学习的学生,其自身的基础尚未扎实,并且需要补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相对复杂,整体学习的进展会因为自身的基础能力受到影响而难以推进。导致了在此种情况下,原本有着良好基础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能够随着学习的深入,自身的兴趣能够得到维持与保障。缺乏基础训练的学生,则会由于过多的学习内容,在学习深入的过程中逐渐失去深入学习的兴趣,致使群文舞蹈教学两分化问题的出现。
二、群文舞蹈课教学的改革方向
        从群文舞蹈教学的两分化问题出现的成因来看,在群文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快慢分班的形式,通过入学测验等方式,遵循实事求是、因材施教以及各年级的具体学习状况为依据,按照学生自身对应学习条件与学习程度进行分班教学,才能够实现对两极分化问题的有效缓解。而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群文舞蹈教学改革下的“快班”“慢班”与传统意义上的快慢班有着一定程度差异,而且其差异并不表现在教学进度方面,而是表现在教学侧重点与教学训练方法上。以某群文舞蹈教学为例,其快班在教学侧重点的表现上,更多注重于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相互结合,基于因材施教与适度跃进的原则,以启发为核心,在教学内容、技能熟练度以及考查测试上予以严格的要求。而在慢班的教学上,则应基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将端正学习态度与循序渐进的推动教学进度相结合,以逐渐提升学生的群文舞蹈能力素质。
        而且,从教学特点上进行分析也可以发现,在按照学生的具体条件与程度组织分班后,可以能够有效的保障整体教学的质量。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以一个相对集中的状态,实现自身整体素质能力的稳步提升。让学生能够在分层教学的状态下,跟上教学进度,弥补自身的缺陷,令两极分化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2]。同时,在分班教学的状态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态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在展开群文舞蹈技能培训等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内容的安排,在对相应层级的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同时,加强技能训练,以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编能力的提升。此外,基于分班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划分,使得其可以根据学生的对应基础状态来进行评价,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进步喜悦,并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合理的激发。
结论:综上所述,群文舞蹈教学两分化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了舞蹈学习的特殊性、缺乏主观认识、学生舞蹈水平等方面。为此,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分班教学的模式,使群文舞蹈课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得到保障,并实现对两分化问题的有效缓解,以使其学生的群文舞蹈能力素质得到深入培养。
参考文献:
[1]包惟宁.浅谈发展群众文化的基层舞蹈辅导的方式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9):86+90.
[2]戚家忠.舞蹈辅导对基层群文发展的意义及方式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7(02):152-1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