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教育备受重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成绩,更多情况下是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也采取了创新型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水平。课堂小组合作是教师常常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注重方法的科学上更多情况下要关注学生心理特征,从而是小组合作能够更好的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学生心理特征对学科教学课堂小组合作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生心理特征;学科教学;小组合作;影响
引言
初中作为现阶段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尤为重要。小组合作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很多教师由于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特征的忽视,导致小组合作效率不佳。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使小组合作课堂效率得到提升,教师就要对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有效把握,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
一、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初中正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的男孩和女孩性格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进入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加快,身体、身高、体重等快速发展。不管是和老师还是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更多情况下一些学生会表现出叛逆的心理,课堂教学中会以另类的方式来吸引教师的注意,还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想与成年人平等地交换意见。希望得到成年人的尊重和理解。然而,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情绪和意志行为都比较薄弱和冲动,自我控制充满矛盾。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渡时期,他们一方面没有摆脱童年时代的孩子气,另一方面,他们想要表达自己,不管他们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不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年幼无知的孩子,也不应该把他们看作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引导学生心理,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心理世界,从而来处理自己的情感,将更多的精力应用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使学生能给将自己的心理情感与老师进行分享,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学习目标。
二、学生心理特征对学科教学课堂小组的影响分析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创新教学方式成为当前教育主要目标。学科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升下学生学习效率。
但从实际观察中我会发现有的小组同学的学习基础都比较差或某一科成绩比较差,导致在合作学习时无法展开讨论;有的小组成员都比较喜欢收集资料而不愿意写字,有的小组的同学之间非常熟悉,在讨论时行为比较散漫,说笑打闹;有的小组成员性格比较高傲,不肯接受别人意见……总之,一个班上,有的学生活跃,有的沉闷,有的话多,有的细心,有的语言表达能力好,有的文科成绩好有的理科成绩好……导致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部分学生处于支配地位,另一部分学生则似乎可有可无好像被遗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非常不明显。其次就是小组合作过程中小组角色固定之后,有的小组成员比较内向,只是将自己负责的部分做好之后就不管不顾,从不在小组合作中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就会使小组合作失去其中的意义。所以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心理特征的引导,健全学生心理,促进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三、提升学科教学课堂小组合作效率
1.开展竞赛,满足学生表现欲望
初中生正处于步入青春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们自身都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通俗的来讲就是好面子,希望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所以,教师们应该给予学生们一些表现得机会,让学生在班级当中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让学生们对于学习知识产生动力和兴趣,达到提升初中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数学竞赛的方式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的机会,并且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参与竞赛的,在竞赛过程中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其中,任务分工明确,小组在进行参赛时就会进行想法和思想的交流,从而使小组合作效率得到提升。学生在这样竞赛体制下进行学习,学生的好胜心就会被激发。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加强鼓励,让学生知耻而后勇,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为了能够在下一次比赛当中可以脱颖而出。这种教学方法是针对于初中生的表现欲望而设计出来,具有较好的效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2.加强学生引导,积极鼓励学生?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所以具有着一定的逆反心理,如果教师以严厉、古板的态度进行教学很容易激起学生们的逆反心理,不仅仅使得教学效率下降,还会影响到学生们的生活成长。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加强学生们的引导,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们进行相处。教学时就会经常鼓励学生们,不会因为学生们的一些胡思乱想或者是古怪行为而去一味地批评教育,与学生们进行深度谈心,对于学生们的一些困难或者是疑惑进行引导释疑,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们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抚平学生逆反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提升学科教学效率的教学效果。
3.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的基本单位是小组,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要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就需要每位成员具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如何与他人相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当对方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注意倾听,即使自己和他人的意见不同,也要等到别人说完之后,在说明自己的意见。在小组合作中,各小组成员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尤其是要给予成绩偏差的学生以帮助和鼓励,和他们共同进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生心理健康对课堂小组合作有很大一方面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把控,合理利用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方面的需求。善于引导学生健康思维,激发起学生对学科小组合作的兴趣,进而将小组合作更好的应用到学科教学中 。
参考文献:
[1]吕鑫.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7(16).
[2]马树平.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