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职业体验课程 诠释劳动教育内涵 ——以西财附小“职业体验”课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曹南
[导读] 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教育目标时首次完整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要: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教育目标时首次完整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突显了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小学一直以来坚守以诚正教育为特色的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育人目的与之不谋而合。本文从学校财经素养“职业体验”课程为切入点,探索劳动与财经素养的关系以及如何多维度系统化实施劳动教育课程。
        关键词:劳动教育;财经素养;职业体验
        西南财经大学附属小学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认为劳动教育不等于一般性的活动、实践等,劳动教育要义在于通过劳动培育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人格;同时,劳动教育不等于具体劳动技术的学习,劳动教育当然包括劳动技术的学习,但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并且,劳动教育包括但不等于体力劳动锻炼,那种有意无意将劳动教育等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工、学农”等劳动教育旧形态的思维,已经无法适应21世纪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在当前形势下劳动教育应当大力倡导,但劳动教育要落到实处,其观念与实践无疑都当与时俱进。
        劳动教育这门“必修课”早已成为我校学生日常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附小学子的“一举一动”都有力地诠释了“劳动教育”的内涵,让劳动教育回归本真。
        一、劳动是财经素养教育的逻辑起点
        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以“劳”促全,劳动是职业的本质,职业是劳动的分工。因此,我校以“职业体验”为抓手,坚持以劳动教育是在劳动中进行的教育为中心思想,构建起一整套多元化的“职业体验”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职业体验中切实感受到劳动的魅力,提升自身财经素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财经素养指导正确劳动观
        正确的劳动观意味着能够尊重劳动及他人劳动,尊重诚实的劳动以及懂得珍惜劳动的成果。
        (一)劳动与收入
        “职业体验”能让学生明白劳动有分工,分工形成各种职业。从事劳动才会获得经济收入,不存在“不劳而获”。而反过来,付出了劳动就应该有收入,付出了劳动都应获得劳动报酬,即经济收入。这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为所付出劳动索取收入是正当的。学校每班开展责任岗、责任田、责任区劳动教育,形成“我要对我的岗位负责”“收入从诚实劳动中来”等劳动意识。
        在家,学校还制定劳动技能年段清单一览表,清单分为自我服务,家务劳动,社区服务三项。采用自我清单式管理,让家务劳动成为充满乐趣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课程。
        (二)诚实与尊严
        我校职业体验课程为孩子提供一个完整的生产、分配、消费的闭合环节。通过职业体验“校园110”,银行营业员,超市营业员,电影售票员,清洁工,保安......直观感受生活中真实的劳动。
        (1)诚实劳动与个人尊严
        学生在职业体验过程中逐步感受到只有依靠诚实的劳动来自食其力,个体才是有尊严的人。

诚实劳动就是要求个体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用自己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创造财富并获取收入。
        (2)劳动能力与尊重他人
        每个人的劳动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劳动能力很强,有的人劳动能力弱,个体间能力的差异,既有可能是主观原因,也可能是客观因素引起。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适合的劳动职业,创造不同的劳动成果。但是,不论最后承担各种岗位,只要是在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财富,都是值得尊重的。同时,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协助,最终完成岗位分工。所以每一个岗位都是创造财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劳动与创造
        学校将利用空置校舍打造劳动实践基地,开发创业吧课程。创业吧课程有两个来源:一是学校开展,如已有的跳蚤市场、蔬菜售卖,二是来自学生,学生通过写企划书,向学校提出申请,上交部分光华币作为场地租赁费用,进行自主创业,并面向社区开放,从学生中来到社会中去。通过创业集市课程、发现商机、体验创业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四)劳动与消费
    如果只有劳动付出没有报酬,如果只有劳动报酬没有消费,那么所谓的劳动教育,意义何在呢?职业体验场馆活动正弥补了这一空缺,学生角色在劳动者与消费者之间转换。
        不少学生用钱大手大脚,对于花钱多少根本就没有多少感觉,其中的基本原因就是缺少对金钱与劳动关系的理解。而学生在职业体验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劳动创造的价值越多,获得的光华币越多,那自己的消费就可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越自由;相反的,如果劳动创造的价值越少,获得的光华币越少,那么自己的消费就越少、消费水平越低、越不自由。
        老师们通过劳动与消费的顺对应关系的教育,从正向推动学生形成健康、理性的文明经济生活方式;而通过劳动与消费的逆对应关系的教育,从反向推动学生改变不健康、非理性的经济生活方式。
三、多维度系统化实施劳动教育课程  
        (一)融入课堂,确保劳动教育有序开展
        将劳动“三维”课程排进课表,并不断增加“劳动”课的课时量。除每周一节固定劳动课外,每周二到周五中午12:50-1:40是分年级开展职业体验课程时间,周五下午2:00-3:50为开展创业吧课程实践时间,每学期一次研学“三百六十行”职业体验。通过主题融合、班队融合、实践融合等形式,确保劳动教育有序开展。
        (二)岗位实践,确保每个学生充分参与
        学校提供固定工种,如校园110、光华银行营业员、光华超市营业员等工种,班级提供班级劳动岗位,如粉笔保管员、餐具发放员等岗位,确保人人均有劳动岗位,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机会。学生通过自主应聘,自主选择并参与岗位实践活动。
        (三)家校社联动,确保劳动教育对接真实生活
        围绕家庭生活,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开展整理房间、美食制作、家庭读书角建设、掌握日常劳动工具使用技巧等活动,在掌握多种生存技能的同时,不断体验家务劳动的乐趣。围绕社会生活,组织学生参观银行、证券公司。组织小记者采访等活动,与超市收银员、银行经理、个体户和等进行交流,直观感受生活中真实的劳动。通过参观成都市各级各类场馆,体验成都的巨大变化,了解劳动带来的现代文明和城市发展。

作者简介:曹南(1993-01-19),女,汉族,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学历:本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