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创设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甘香福
[导读] 小学生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畏难情绪
        摘要:小学生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畏难情绪,无法很好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对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更快的接纳新学的知识点,将被动的从教师这里学习转变为主动自发的学习,如何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学习充满热情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严重影响教学效率的原因。在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无论是教育部门,社会层面亦或是学生家长,都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对这些问题,小学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学习,热衷探索的良好习惯。其次,教师也应该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去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授课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维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教学分析
        引言:
        数学是学生从入学开始,直到毕业为止都始终需要去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相对于语文和英语这些需要记忆和理解相结合的学科,它更多的是要去理解,对于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消化程度有很大的依赖性,这些课程本身的特殊性意味着教师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在课堂上。而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在这方面的特征就更加的明显。小学生在刚刚入学时接受过启蒙教育,再加上低年级时接受过一系列的系统教育,学生对于数学的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打下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在升到高年级以后,由于学业压力的增加,再加上学习难度的提升,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在这个起承转合的阶段,教师应该尤为重视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进一步培养,通过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困难进行分析,进一步地改进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尽量多的去探索发现一些新的教学手段,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将对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高效课堂该如何创设,教师该采取哪些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做简要分析。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所呈现出的问题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表面上学生可以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将知识很好的消化,但实际上没有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一味的死学反而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学生无法消化过多的课堂知识
        学生在刚刚升到高年级时,普遍会存在课程增加,所学知识增多的问题,学生无法及时有效的消化所学知识。再加上课堂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就需要采取一些其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此一来,本就短暂的课堂时间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被一再压缩,导致教师不能很好的利用课堂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既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又要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全部学完,这样会使得课堂任务更加的繁重,学生不能够很好的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消化[1]。
        (二)课堂师生互动过于单一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才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程度,教师更多的是在课堂生增加和提问的次数,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确保学生的听课效率[2]。但是这种互动方式过于片面而且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不能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要是遇到问题卡壳的状况也会极大地影响到教学效率。
        (三)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听课的过程当中,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听课环境能够大大的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往往学生在上课的过程当中由于担心被提问之后不能正确的回答教师的问题而过度紧张,或者是害怕回答错了被同学嘲笑,师生之间没有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导致学生在听课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二、如何有效的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堂效率
        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已经不断地在加强相关的措施进行管理,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国家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几乎每个班级教室都会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应该正确的使用这些设备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一课时,教师一味的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一公顷的大小,或者是单纯的使用计算来得到一公顷等于多大,对学生而言是模棱两可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相应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一公顷的具体大小[3]。可以以多媒体设备为手段,通过学校教室作为参考标准,用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公顷相当于多少的教室的大小,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概念,也能够深化学习效果。
        (二)改进教学方式,杜绝填鸭式教学
        由于教育方式和知识体系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普遍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的错误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当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只需要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就可以了,这种教学手段会使学生的思想固定化,无法培养学生多元的自主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中循环小数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去给学生科普循环小数的概念或者意义。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提出问题,“用10除以3会得到什么结果呢?那再除以7又会得到什么结果呢?”这时学生会通过自己的计算去得到结果,往往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就会摸索出循环小数的一个概念,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将这一概念表达出来[4]。这时,教师再结合课本知识,将循环小数这一全新的知识点向学生作一讲解。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当中探究到了新的知识点,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三)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培养良好师生关系
        培养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无论是对于改变课堂氛围还是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在日常上课的过程当中还是与学生交流的时候,都应该多位学生考虑,照顾学生的内心想法[5]。
        例如:在上课的期间,教室发现学生有开小差或者打闹的现象,教师应该采用一些较为温和的手段进行提醒,而不是在全班学生的注视下去批评,去指责学生的不对。适当的提醒让学生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课堂上就可以了。这样既能够让学生重新端正学习的态度,也不会影响到师生关系,一举两得。
        (四)减轻学生负担,提升学习效率
        高效的学习往往不是大量的作业或者习题可以堆积出来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由于作业繁重再加上课堂任务多,学习知识点较为繁杂,会出现不能将教师所讲的知识很好的消化,以至于后续的学习进度受到影响[6]。教师应该针对这个问题,相对应的减少学生的课余任务,高效的课堂45分钟将学生该学的知识全部讲解到位,再通过适当的课后练习将知识点加以巩固即可,不必追求题海战术。
        三、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育是一个起承转合的关键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中做,做中思,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志力. 创设情境、引导自学——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 000(008):76.
[2]段益芳.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创设[J]. 教育艺术, 2019(7).
[3]莫水英.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创设[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12):37.
[4]甘建荣.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分析[J]. 新课程(中), 2018, 000(003):156.
[5]邓玉燕. 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高效课堂[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8.
[6]彭福顺.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关高效课堂的创设[J]. 人文之友, 2018, 000(002):200.
作者简介:甘香福(1966-),男,汉族,广西横县人,大专,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农村一线教师中高年级数学的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