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读能力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逐渐受到语文教师和家长的重视。良好的朗读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快、更高效地进行学习,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朗读。笔者通过分析现阶段学生朗读情况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朗读能力;策略探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与以往的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目标越来越明确,内容越来越丰富,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教师教授的过程。而这些变化与以往对比,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很大的考验,也从各个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学成果,而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学生语文学习开始的第一步,也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步。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能够使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好的实现,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
1.小学阶段学生朗读现状
朗读作为语文学习内容进行的基本活动之一,大部分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课文时会感到比较新奇,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大声朗读。但在过长时间的朗读学习后,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朗读声音越来越小、缺乏朗读兴趣的情况,从而不再继续朗读。在老师的反复要求下,很多学生甚至会感到反感甚至厌倦,更有的学生出现不大声张口读的情况。如果老师要求对之前学习过的一篇课文进行朗读,大部分同学是不愿意进行朗读,大多都敷衍了事。同时也存在有的同学喜欢默读,并不愿意大声朗读。当这项教学活动长时间进行的话,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所面对的问题
虽然朗读教学在不断变革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地位越来越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时间并不充足,教学成果也非常不显著。并面临以下到问题。
2.1朗读教学的时间不充足
在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占整个课堂的比例较小,很多教师不能够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在教学大纲中,朗读教学并没有被明确的要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间,从而不能够得到大部分教师的重视。因此,在课堂中很多阅读教学活动不能被教师精心设计,进行朗读活动环节展开。朗读教学在课堂中进行的时间并不长,甚至出现有教师只是让学生简单读一段,就结束这个教学环节。朗读时间不能得到保证、朗读质量不能得到提高,朗读的价值也很难得到实现。
2.2朗读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虽然朗读的方式是简单的,但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之后,朗读也可以是多元的、有趣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大部分老师只是把朗读作为学生学习、新课预习方式之一,有时候也会被作为检查作业的方式,都赋予了“朗读“其他的意义,而失去了它的本味。大部分的朗读的内容往往都是教师布置的语文教材上的课文,这些课文大多都被定为了学生进行朗读的主要篇章。在课外,大多同学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并不会选择同正常上课一样大声朗读出来,都比较喜欢选择以默读的方式进行课外学习。课堂中比较活跃的学生往往是教师提问的主要对象,他们能获得较多的发言机会,而其他的学生往往不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朗读。这种不能全员参与的活动,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不能够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3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不高
兴趣是鼓励一个人前进的最大动力。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往往也能影响“朗读”呈现的效果。朗读教学的顺利举行,需要同学们共同参与、积极配合。而由于学生自身朗读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的不同,往往影响着整体的朗读效果。很多同学自作聪明,在集体朗读的时候偷懒,而不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朗读。
这样一来,就很难体会到朗读的乐趣,从而对朗读失去兴趣,不愿意参与到朗读中。在较长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难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不能和其他同学拥有同样的阅读能力。这样的差距会导致程度差的学习不愿意朗读,甚至厌弃朗读。
3.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分析
认、读、说、背、写中,“读”是教学过程和大多教学步骤的第一步。学生在学习任何一篇课文之前,首先要进行的就是对课文的朗读。多次、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中情感的变化,以及体会作者表达内心时的感受,同样也能在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性。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长时间的朗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朗读能力也能获得提升,也能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1增加朗读的学习时间
成功的道路上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汗水,如同要想提升的朗读水平,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朗读的练习。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模式、重视朗读教学,优化教学方式、合理的分配课堂的每一分钟,让朗读的学习填充语文教学的空白,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充足的时间进行朗读的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慢慢从朗读中寻找语文学习的乐趣,从体会和锻炼中提高朗读的能力,进而喜欢朗读、爱上朗读。
3.2丰富朗读内容、改变朗读形式
仅仅依靠课堂中对课文的朗读是不能够达到朗读训练的内容完整的条件。在进行朗读练习时,教师不能仅仅把目光和标准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还需要学生对不同的主题、不同题材的文章进行朗读的训练。丰富的朗读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对不同内容朗读有更多的体会,感受不同的朗读效果、体会不同的朗读情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朗读技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
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也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的活动设计,关注学生的喜好,设计他们喜欢的形式,把他们对兴趣注意都吸引到朗读上。进而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朗读氛围,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改变现有的朗读学习状态。比如利用角色扮演朗读法、情景剧表演法、朗读比赛法等进行班级朗读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来吸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朗读兴趣。
3.3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朗读教学模式,想方设法的来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不仅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改变,同样也可以改变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引导与鼓励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增加朗读的自信心。通过兴趣的激发,能更高效的改善学生朗读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简而言之,朗读能力是小学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必经之路。自古以来朗读就是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一旦忽略的朗读能力的培养,便无法培养优秀全面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朗读能力培养。如今随着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应朝着全面培养的方向前进,更加重视朗读能力培养,共同培养全面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胡洁.做好口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读与写,2018(09):192.
[2]李良娟.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21):173.
[3]刘雪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7(01):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