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11期   作者:陈玮婷
[导读] 教具是教师在教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摘要:教具是教师在教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辅助力在教师教学时可以充分的被展示、发挥出来。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一旦缺乏三角尺、圆规、量角器等辅助教具的使用将对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学生对相应的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教具在数学教师的教学课堂中具有极强的重要性。另外,数学教师与学生掌握了自制教具的能力与技巧,在教学课堂运用亲自制作的教具将会对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单理解化的转变,也更柔和的匹配了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自制教具教学;小学数学课堂;运用
        小学生由于年龄、阅历导致,其思维逻辑尚未完全成熟,数学教师只有采用直观性简单化的教学方式才会使小学生理解新学的数学知识时更加轻松容易。所以数学教师应对自制教具的运用加强关注程度,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采取自制教具的创新型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相对抽象性的数学理论内容转变为具体化的数学知识,协助学生完成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及时消化。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制作教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手脑配合协调性与创新精神,从而将数学教学资源弥补充足。
一、合理运用自制教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诚然,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成功的调动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与效率。而数学教师在过往的数学课堂中使用的教具教学,即使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教学辅助作用,但学生并未是真正被吸引自主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相对一般。同时,数学教师过往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在对学生采取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缺乏创新意识过于单调乏味不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习惯,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兴致不高且缺乏集中注意的吸引力。而数学教师一旦在教学课堂中利用自制教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行制造出适合自身学习要求的教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当学生运用自身制作出的教学教具学习时,就会使其完全沉浸在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中。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学《加减混合》这一单元时,由于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讲相对抽象,数学教师就可以利用自制教具的教学方法传授学生这节课。首先数学教师应对学生提出6+3-2+3的例题,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纸张折叠出十个小星星,并通过教学小星星的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对题干的数字通过小星星数量的不断转换,使学生感受到基础的加减混合知识,完成复杂数学知识内容简化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基础,数学教师就可以及时的保持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
二、灵活运用自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师对自制教具的灵活使用不仅会对学生学习、理解、巩固数学知识起到辅助作用,还会对学生的潜在能力进行深度挖掘。由于自制教具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制作而得的,因此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与个性性格会得到有效的锻炼。

另外,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教师在对学生的授课过程中,应着力塑造出学生的大胆创新精神,自制教具的这一教学方法正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
        例如教学进程到《认识图形》这一课时,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为让学生对立体图形充分认识了解,掌握其名称,学会区别这些图形。数学教师在正式向学生教授这堂课时,可以先为学生带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形状的物品或包装纸盒等,让学生直观性的感受到这些物体的形状特点等,接下来数学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对这些物体模型进行自制。如正方体,首先数学教师应指导学生让其在纸上绘制出六个边长完全相等的正方形。其次将所绘制的这些正方形按其形状撕下,若这步骤利用刀具时数学教师应严谨对待,避免学生对自身或同学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最后用双面胶等胶带对这些正方形图形进行整合粘贴,形成正方体形状。在此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着重观察学生的制作情况,对未跟上步骤的学生、对其步骤不了解、甚至有更好制作方法的学生数学教师应对其进行鼓励,促使其举手提问。学生在绘制图形或粘贴立体图形的动手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对这些正方形、正方体产生最基本的了解,随后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有限的教学课堂时间内传授学生其他教材内图形的制作方式。在完成当节教学任务后,数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自行安排具体任务,如负责设计、绘制、粘贴、整合等步骤,保质保量的制作出大量所学到的图形,并运用其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对制作出的立体图形或拼贴或堆积,从而设计制作出一个全新的模型。并且应设置奖励机制,对模型制作完成度高的小组应给予表扬与奖励,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这样一来,数学教师采用自制教具的教学方法,不仅对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得到了巩固,还对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2]。
三、巧妙运用自制教具提升教学资源
        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采取这种自制教具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数学辅助教学道具稀缺的弊端。另外,数学教师对自制教学进行适当的修改与多次利用,还可以对辅助教学教具的资源程度完成提升。如上述学生亲手折叠出小星星数学教师可以对其充分收集在下一次乘除法学习时得到二次利用,立体图形的自制教具可以运用到图形表面积与面积的教学课堂中。这样减少了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自制教具的时间,增多了数学教师对数学内容知识的传授时间。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自制教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兴趣与热情以及诸多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与效率起到了促进推动作用。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自制教具的制作中,使其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并且数学教师应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自制教具教学,着力确保自制教具更加匹配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以此保障自制教具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发挥出真正的教学优势与效果,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学习成绩,为推动我国数学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经验[3]。
五、参考文献:
[1]沙艳霞.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59.
[2]于殿臣,于殿钦.小学数学教学中自制教具的作用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140-141.
[3]韩军霞.浅谈自制教具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8):117-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