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落实素质教育及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育教学实践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立足点,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对此,文章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依据,了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相关策略,以期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只有人与人进行沟通,才能给社会带来改变和进步的重要方式,而人们要想在沟通中获得足够的信息,就必须拥有口语交际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与人交谈是一门艺术。与同学的交流、与父母的沟通、培训授课等,都考验着人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熟练的口语交流能力,才能更好的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一、结合生活构建口语交际情景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未能有效地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教学时脱离生活实际,往往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机械式地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对话。对话内容并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对话练习时较为僵硬,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的热情。在这种教学状况下,学生虽然会表现出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书本中展示的对话能够合情合理地回答,但实际生活中却无法有效地与他人对话。因此,为了真正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合理的对话情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对话情况,组织口语交际的语句,让学生参与到对话活动中,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对话,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以实际教学为例,在对学生进行“谢谢你、对不起、没关系”等口语交际教学时,我就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先告诉学生这些语句的含义及在何种情况下运用,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你在走路时不小心撞到了对面的同学,这时你说……”提问班级内的几名学生,允许他们尽情发挥,有的学生回答:“真的对不起,不小心撞到了你。”有的学生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通过回答我发现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这些语句的使用方法。我不再创设规定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几人一组随机对话,自行选择对话内容,要求必须用到讲授的口语交际语句。通过这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对话情境,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很好地掌握了相关技巧。
二、结合教材,利用课文插图,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插图,尤其是中高段年纪的课本中。尽管教材中的插图处于竞技状态,但是其鲜艳的颜色,朴实的画笔则可以向学生表达出一种生动形象,富有想象力的画面。并且,这些生动的插图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观看时拥有表达交流的愿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结合教材,充分利用课文插图,组织学生们围绕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所要表达的意念开展讨论,以此来提升他们地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围绕文中的插图,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次课堂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对插图的看法,可以是图文联想,也可以是插图评论。有的学生说:这个插图给我们表达的意思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火柴燃烧中看到了重逢,尽管冰天雪地,小女孩还赤脚在路上行走,她的眼神告诉我们她已经十分疲倦,渴望见到奶奶,渴望再次相逢,尽管她知道奶奶已经去世,但她仍然抱有希望……所以,我们要学习她这种精神,尽管已经穷途末路,但是心中仍要有希望,在希望中强大自己。还有的学生说:这幅插画构图一明一暗,以火光中儿孙二人的重逢与小女孩赤脚在雪地中坐着相对比,以火光中的明亮和小女孩身后的暮色沉沉作对比,以火光中小女孩干净整洁的衣服和白雪堆上衣服破旧的小女孩作对比,让我们从对比中逐步认识到希望和现实的差距,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深层地理解课文。
三、开展朗诵训练
口语表达相较于书面交际而言较为随意,一些教师在教学口语时会出现不够严谨、缺乏专业性训练的问题,要让学生对口语交际足够重视,教师应开展朗诵训练。首先,教师应在朗读练习中纠正学生发音,部分学生容易受原生家庭影响,存在发音不标准的问题,而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第一,应使其用标准的普通话与人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共同朗读,用自身规范的发音对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应让学生朗读并纠正其发音,逐渐使其掌握标准话的说法。其次,教师应从课文内容入手,课文是教学素材的聚集地,课文中有许多类型的对话,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并对自身角色对应台词进行朗读,将自身代入其中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些话、说这些话的好处在哪里等。最后,课余时间,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并尝试将其朗读下来,不断纠正自身发音并提高朗读熟练度。
四、老师评价要合理客观
学生都喜欢被鼓励、被表扬,那么老师的评价如果足够客观、正确,就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友好参与、倾听以及交际的热情,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首先,氛围一定要民主和谐。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老师和学生互动评价,让公平性更好展现。其次,采用多样化的评价。评价方式并非单一不变的,可以通过自评、互评、点评等方式使得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让学生在互动评价中体会到评价的乐趣。另外,要发挥激励机制。学生在口语表达之后,老师要对有点积极给予肯定,对于缺点,老师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表扬和批评都需要客观合理进行,一刀切的方法不可取,在合理客观的评价机制下,帮助学生可以学到更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结语: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具体表现,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手段,推动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晓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J].学周刊,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