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指导方法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1期   作者:刘胜
[导读] 写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摘要:写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习作指导教法应基于学生实际,以问题为导向,除激发兴趣外,还应采取创新策略,如“从做中学”“从读中悟”“以说促写”等,以切实提高其写作水平与能力,把核心素养培养落至实处。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
        前言: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有着不同,主体差异性明显,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进步,小学素质教育中更加注重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开展分层、针对性的教学。习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文中重点就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探究性教学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写作问题分析
        (一)作文“恐惧”
        在我国,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前端。在此阶段,小学生是正在“快速成长中的个体”,但认知水平及生活体验存有很大不足。写作是心灵及思想通过语言文字的反映。但在小学阶段,学生口头语言普遍强于书面表达,相当数量的学生无法畅通地通过文字表述思想。而且,虽然拥有丰富的想象,但因为生活实际体验的相对缺失,对很多学生而言,写作文如同“赶鸭子上架”,穷于应付,结果致使其内容、语言乏力。
        (二)课文学习与写作相脱节
        课文教学本质上是一种阅读教学,更在很大程度上为写作服务,收录到各版本教材中的课文在思想内容、结构、字词等方面均可对学生写作起着实质性的引导作用。一些特别优秀的课文,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在领会的基础上背诵。现代教育情境下,背诵在某种程度上固然有其弊端,但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现实是,许多学生写作与课文学习内容相互脱节,不能学以致用。课文学习与写作相脱离使课文学习失去了部分意义。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一)做到细致观察。小学生由于阅历有限,见识不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要想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作技巧,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如在看图作文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人物心情描写出出来,并写下自己观察到的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很不理想,这表明了学生日常生活中观察不细致,观察也较少,所以认识水平不高。这是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对事物有更深入的理解,逐步增加经验的积累。这需要学生在日常中认真观察,包括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和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景物的动态、静态等。学生要在观察中进行思考的与积累,生活中遇到有特色的情景后都要第一时间进行记录,这样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课堂训练。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通过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等训练,加强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在反复训练中既掌握了写作技能,也提升了习作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章中的作文知识,适时在习作教学中引出来,采取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和基础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在作文知识的掌握上变得更加丰富。例如:在指导中,习作主题是《相互关爱》,主要让学生写一写自己身边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首先,教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互关爱,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训练,让学生交代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运用多种手段表现人物的特点,表现文章的相互关爱的中心。
        (三)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思
        当学生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之后,教师就需要教给学生如何将素材清晰地表达在文章之中,并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思维导图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出一个习作的结构框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框架的层次,并找到习作的重点,这样学生会更加明白写什么?怎么写?达到习作教学的目的。通过对每个子主题进行分析,找到自己需要写作的重点,然后进行详细的描述,从而建立习作的整体框架,完成文章的写作。
        (四)作文范例剖析。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剖析作文范例,确保学生都从中有所收获,对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让学生在习作中接受正确的指导。一是将优秀作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可以了解范文标准,并对照要求,鼓励学生分析与讨论其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能够化为己用,为今后写作打牢基础。二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作文病例进行分析,弄懂其中的病因。教师在习作课堂上不仅要展示范文,還要将作文中的病例呈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一起讨论修改的方法。这样学生也能够反思自己写作时是否遇到这些问题,如何改正,从而逐步实现作文质量的提升。
        (五)注意日常积累。要想写好作文,离不开大量的积累,包括好词、好句和经常片段等。新课改下要求提高对文本的关注度,在学习中及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将其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这就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到语言文字之美,也在抄录中增加了自身的积累,为今后写好作文作出了量化铺垫,能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如在课文《颐和园》教学后,这篇文章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与理解,掌握了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并延伸到作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习作相结合,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
        结语:高年级习作教学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学习内容,良好的习作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针对高年级后进生的习作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受到习作的乐趣,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蒲惠红.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名师在线,2019(2):68-69.
        [2]聂鹰.用研究性学习方法破解习作教学难题[J].湖南教育(中),2015(01):48.
        [3]尚红霞.如何指导小学高段学生写好作文[J].学周刊,2017(14):30-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