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有的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教学过程与目标相对孤立,缺乏趣味性和开放性,这就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高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还应当加强对于有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以便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和综合素养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前言: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语文阅读的方式,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的词汇、成语、句型,背诵其中的经典段落等,实现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可以看出,语文阅读对于学生提升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一、构建教学情景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提供阅读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学生思维情况、兴趣爱好,科学创设课堂情境,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教师要对阅读素材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一般来讲,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给学生们直观呈现出图片情境,可以让学生在优质的课堂环境下,形成对课程内容全面深刻的认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们播放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们直观的展示出实际生活当中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让学生们通过直观的观察,深化对阅读课内容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实施互动式和启发式提问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提问方式枯燥单一,大多是以“对”或“不对”,“是”或“不是”来回答,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就会对提问式教学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有效提问要具备开放性这一特征,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淝水之战》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前秦百万之众却迅速败亡的原因”这样的问题。此外,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不要一味地向学生提问,还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这种互动式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教师与学生一起思考,共同进步,毕竟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去学习。
教师通过适当的启发式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理解文本内涵。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时,有些初中生没有实际见过紫藤萝植物,无法想象当紫藤萝花开的时候犹如瀑布一样的情境,从而无法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意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紫藤萝盛开的图片或者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引导学生了解紫藤萝瀑布是怎样的情况,并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可以保证学生能够快速地掌握语文阅读文本的核心内容,掌握文本分析技巧,并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来解答文章所提出的阅读理解问题。这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这一情况,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为此,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于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氛围,保证教学氛围当中能够有效地融入轻松元素、和谐元素以及愉悦元素。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上可以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讲解各项阅读知识点,并运用夸张的语言表情以及肢体动作来模仿文本当中的主人公,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当时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以及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情感,并告知学生也可以将自己代入到文章当中感同身受地了解到文章的核心主旨,从而养成自主代入的阅读习惯。其次,由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家长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与家长同理合作,由教师为家长提供指导,帮助家长为孩子创设出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及时的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告知学生家长孩子当前需要提升的能力,然后告知家长要起到模范作用,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定期地阅读一些报纸或者文章,用自身的行为来影响孩子,使其能够自主的进行课外阅读。同时教师以及家长对于能够坚持自主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增强初中生的阅读成就感,使其更加自主的坚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引导阅读,积累丰富课外知识
当前语文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能力。而课外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诸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引起注意。对此,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善于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及学习特点选择更加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欣赏、鉴赏、体验,以积累更多知识。
例如,在《朝花夕拾》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会预设主题,引导学生可以从哪方面开始细细品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形成个性化体验。随后,笔者会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摘抄自身所认为有道理、有趣味性的句子,并将自身的看法一同写下,这样教师就会在与学生“闲谈”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对学生所认为文笔优美、带有趣味的字句进行评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字句美在何处,为什么用在这里很是恰当,换到别处就不行。最后再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字句,续写句子,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字鉴赏及写作能力。由此可知,初中生课外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升的,只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主阅读、鉴赏、仿写,才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进而提升其课外阅读能力。
结语:语文阅读应该侧重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这才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语文阅读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