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忽略阅读教育,这大大局限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影响着语文水平,甚至还阻碍了小学生增强自身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小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是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基础训练,而且也要重视阅读书籍和数量等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素质发展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是小学语文教育者展开阅读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部分教育者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教学的束缚,“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制约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一、建立多样化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时期的孩子都是比较好动的,上课时往往精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特别是阅读课本内容的时候,表现的更为明显。若是教师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很可能在阅读课上,学生没有办法集中全部的注意力,会感到学习起来枯燥无趣,这时就比较容易受到其他外界事物的吸引,进而致使阅读任务很难完成。对此,教师还应该依据实际阅读内容,进一步建立多种多样的学习情境,从其他角度引起学生的关注,充分触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堂内容导入上,教师可用设置问题的方法,比如讲《难忘的一天》这堂课,上课前,教师就可以先提出问题,问学生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可以分享给所有同学,不管是悲伤、快乐、幸运、还是无比自豪,只要是自己觉得难忘的都可以拿出来分享一下。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喜欢和身边人分享的年龄段,在教师正确引导提问时,都能踊跃表达自己的感受,讲述亲身经历的故事,教师和其他同学仔细聆听,愉快互动,并给予学生热烈的赞许,进而能够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阅读学习中有更好地表现。有了好的预热基础,学生就能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语文教师在这时就可以言归正传引入课文内容,带领学生共同进入书的海洋里,看看文中主人公究竟发生了怎样令人难忘的事。阅读结束,教师可以根据书中讲述的内容提出有关问题,若是有同学像主公那样见到邓爷爷,情况会怎样?学生带着问题就会把自己带入课文当中,产生很好的互动,增强了阅读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变换方法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的基本方法,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作者的思路、写作方法和课文中心,借鉴写作技巧,指导学生速读—回读—精读—背诵。如文章较长,可采用先“速读”,大概了解主要人
物和事件,再根据课后的作业或老师的提问进行“回读”,反复阅读疑难部分,从中找出答案。文章中写得精彩的段落,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地“精读”,并从中读出味道,读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背诵”。
??1、教师范读。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画家和牧童》时,在大家评论戴嵩的画时,不同的人物在评论画时的语气和也是不一样的,商人大肆渲染,教书先生极力赞扬肯定,小牧童直言面对戴嵩则对待小牧童态度和蔼,诚恳的接受牧童的问题,教师读好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喜欢读了,就会读了。
另外,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根据文章的长短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课后,开展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2、教学生学会精读与略读。
比如,精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如在教授《凡卡》一课时,指导学生精读凡卡向爷爷诉说学徒痛苦的生活一部分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从而理清凡卡是从几方面向爷爷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的,真切的感受凡卡悲惨的命运。这样,学生学会了精读,更能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主旨。
3、要求学生能够速读,即用最快的速度阅读,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4、批注阅读法,就是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引导学生对重点疑难边阅读边圈点勾画,或写上几句心得,既动脑,又动手,旨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开展群文阅读的形式,提升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很多的小学生在阅读中都不能快速地进行详略分明的阅读,归根到底是阅读的面不够广、阅读的东西不够多、阅读的速度不够快。群文阅读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些类型相似的小片段进行集合性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量上有所增加,还能通过类似的文章进行阅读,增加小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并且对内容进行不同侧面的了解,进一步形成自身的阅读能力的体验。因此,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开展群文阅读的小训练,帮助小学生更快地融入群文阅读的内容中,促进小学生对文章的深入阅读。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这篇文章的阅读中,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介绍少数民族独特节日活动的文章或者片段,让小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展示更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教师要加强科学化指导,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更多个性化阅读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较大的选择空间中明确阅读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多做课外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帮助学生消除阅读障碍,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小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祥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31).
[2]徐连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07).
[3]苏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策略[J].学周刊,2019(12).
[4]孙晓敏.试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